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小麦主产区4个省份946个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土地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指导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单块耕地面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户年龄和农户从事农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技术指导,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然而,家庭农场经营行为与政府行为基于不同的决策目标,在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土地经营规模偏离适度原则、经营方式呈现显著的"非家庭化"态势、种植结构出现明显"非粮化"现象、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等四个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和创新机制,引导并促使农地经营规模保持适度,重点支持专业农户和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创新政策扶持方式以保障家庭农场种粮收益,继续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组比较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地分布、农地利用强度、农地经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亩以下的经营规模农地利用强度最高,但农地经济效率最低,在此经营规模下的农户应扩大土地规模,增加效益;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下,若想达到最优的农地生产绩效应选择20-30亩的经营规模,若想达到最优的劳动力生产绩效应选择50亩以上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迫切需要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此,国内理论界围绕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地流转的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西南地区489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Mult inomial Logist ic模型,研究农户对营销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性、农产品类型、政府间接支持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农户营销渠道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土地经营规模、距离农贸市场距离、运输时间等对农户选择不同类型的营销渠道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Tobit回归方程测算陕西、宁夏农村产权抵押试点地区农户产权抵押融资借贷行为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户产权抵押借款对农户的家庭年收入、非农收入、生活消费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显著改善了农户家庭福利水平,其中对生活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借贷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土地经营规模、房屋价值、家庭经营类型对农户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发展,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部地区两个县市的全样本数据分析了普通农户的农地确权、流转和经营规模的总体和分布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确权地户均373亩,基尼系数为0341,呈现微型化和均等化格局;非确权地面积占总农地面积的2%,虽规模不大,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确权地80%由农户自己耕种,土地流转不活跃,且有限的农地流转中60%以上是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流转质量较低;流入规模经营户的租金高于流入普通农户的租金,意味着规模经营效率更高。农户经营地户均39亩,基尼系数为0421,表明农地经营具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集中度不高。两县市的农户确权地、流转地和经营地规模与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所致。比较农业“一普”“二普”“三普”数据发现,农户经营规模仍显示微型化格局,并且长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地流转和集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在构建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现有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基本结论是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面临刚性的需求约束 ,总体水平上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均衡态势。为此 ,需要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外部条件 ,促进农地有效供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两大平原"为研究区,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土地流转对玉米和水稻土地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土地流转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土地生产率,但会显著降低水稻的土地生产率。2土地流转通过改变农户经营的土地生产要素进而改变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影响土地生产率。土地流转后化肥投入的增加是玉米土地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土地流转后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程度增加的同时,化肥和灌溉投入减少是水稻土地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先学 《经济师》2010,(7):20-21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农户生活性支出、户主年龄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有正的影响,而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海发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4):27-31,36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人多地少这种资源结构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应以节省土地型技术即生物技术为主导;农业生物技术导向路线的选择,不仅要求农业内部的品种技术不断进步,而且要求农业外部的肥料技术的进步;与农户经营体制相适应,农业机械技术今后应重点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机械技术的提供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与农户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小型化的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农户外部入手,不触动农户的承包经营权,通过社会化服务、区域化种植等办法,扩大农户的外部经营规模。另一条是从农户内部入手,在那些条件具备(最根本的一条是二、三产业比较发达,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稳定转入非农产业,60%以上的农户收入稳定来自非农产业)的地方,通过“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促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和流转集中,进而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集中必须本着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土…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 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中国小农经营与外国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化农场经营行为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三,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减少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对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依赖程度。但从具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无城市户口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要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因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佟光霁  冯艳芝 《经济师》2014,(10):151-153
以山东省无棣县侯家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本地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的因素,构建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决策模型与劳动力收入比较法,分别对本区的农地适度规模进行了测算,其结果对欠发达地区农地适度规模有一定意义,并对推进本区农地适度规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农户家庭经营体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原则,有较高的效率,但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经营规模细小、需求和供给分散、经营和交易成本较高等弊端。而我国工业产业组织企业则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围绕市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分工合作的经济性组织。未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有可能是培育像工业产业组织一样的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是土地流转和经营的主体,农户行为对土地流转规模、流转制度和流转模式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土地流转的频繁发生,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对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为调研区域,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元,在获得样本农户土地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寻找土地流转的微观因素,为促进农户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5):117-130
中国农村土地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按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这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其生产效率间的错配,造成土地资源配置不当。本文在标准的两部门模型中,引入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从理论上说明了土地资源配置不当对中国加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2004—2013年)详实的微观数据评价了土地资源误配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若土地能够有效配置,平均而言样本期间中国农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36倍,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16.42%,加总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8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