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为什么会被卷入本轮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矛盾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问题,实质上是类似的,就是受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影响,人民大众有支撑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不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形式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内部有序性与整个世界经济的无序状态之间、全球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资本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的矛盾出现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加深。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体经济》2009,(4):36-37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市场与次级债市场的分析,阐述本次金融风暴产生的过程,并揭示隐藏于其中深刻的信用危机及由此而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所不能克服的,也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中的五大矛盾及其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各种矛盾出现了新的演进特征:全球经济的融合趋势与区域化并存;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经济的世界性与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冲突更加明显;全球化同时带采了经济增长与贫困;国际垄断与竞争并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偏离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等等。而这种种表现则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矛盾在全球的扩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的迅猛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对利润的无度追逐及污染转嫁导致全球生态恶化.生态社会主义将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和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及人们欲望的无极限.詹姆斯·奥康纳、安德烈·高兹等生态学者激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并提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绿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该观点具有“乌托邦”色彩.本文从生态社会主义学派的思想观点中探析出新的生态治理策略:制度与道德双重变革、跨国资本的管控及将人的“感性欲望”改造为“理性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官聪慧 《辽宁经济》2003,(10):30-30
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现象即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资本主义产生时代就开始了,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15世纪至16世纪初,地理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换得以发展扩大,出现了潜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张捷 《开放导报》2009,(3):5-10
本次金融危机是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过剩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全球扩张,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生产过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利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财富效应,盲目发展金融与房地产业,同时从新型工业化国家攫取储蓄的债务经济模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酿成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祸及全球的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带到了这些国家。面对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潮流,面对深刻变动和相互关联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马克思主义应当认真研究,特别是应当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实质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做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因应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安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点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可以分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生产、贸易全球化服务,但另一方面又有其背离生产、贸易并进行独立运作的虚拟资本运动的特性,故应注意金融全球化对一国经济安全冲击的消极一面.鉴于经济全球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的矛盾将长期并存和这些矛盾的制度性安排的特点,本文最后对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作了独特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黎万和  徐辉 《特区经济》2006,(9):167-16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性质,因而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2.
“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长期困扰着经济学的问题是: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新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和资本都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因而这两种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能使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其得到的报酬,即生产要素的报酬(价格)决定于其技术性质,而和采用的生产方式无关,这就使新古典经济理论成为超越任何社会形式的绝对真理。本文试图说明,资本不仅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且还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而后者在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决定于资本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决定于资本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13.
高兴国  刘徐波 《发展》2001,(2):28-30
所谓有效需求不足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逐步转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我国目前和今后主要的经济任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有一些特殊的因素,需要重新认识。一  从表象上看,中国目前存在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确实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基…  相似文献   

14.
姜曦  余呈先 《开放导报》2003,(11):38-39
我国当前的经济过剩现象及其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由短缺经济逐渐进入过剩经济时期.过剩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和阶段性特征.它指的是,在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之后,因企业生产能力大量剩余而导致的市场供应饱和.这种饱和促使市场竞争在更高的层次展开,使得消费需求的满意度提高,它将促使企业间的相互渗透以追求规模效应,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的"过剩经济"在严格意义上只能称之为"相对过剩经济",即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前提下的结构性矛盾的市场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产品交换在时间、空间上的脱节,加之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的改进以及各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得生产脱离需求的约束而自行扩张.同时,固定资本的周转特点与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现实存在着,它们分别担负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和杠杆媒介,所有这些,为相对过剩经济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相对过剩经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相似文献   

15.
资本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核心范畴。信息经济时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信用经济、股份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实体资本向虚拟资本、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演进的三大趋势。这三大趋势从不同角度推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市场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也冲击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品的相对过剩代替了广泛的产品短缺.于是,有人认为,中国已告别短缺时代而进入了买方市场的时代,或中国经济已成为过剩经济.作者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并且认为买方市场或过剩只是经济运行的现象,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它不应是对经济形态的描述,也不应成为某一个时代的象征.毫无疑问,当前中国许多产品的市场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这是在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消费层次不高,尚存7000万城乡贫困人口的情况下的过剩,是典型的相对过剩,是低收入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收入型的相对过剩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7.
降鸿圣 《发展》2007,(5):77-78
一、全球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外部力量 全球化主要是指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超越制度和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交流、对话、协调和沟通的过程和趋势.尽管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但由于经济与政治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全球化也必须通过国际政治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全球化能够起到某种矫正作用,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目前的全球化进程中毕竟还处于强势地位,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的,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意味着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不能小视.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盲目竞争,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主导消费品过剩,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等。这些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过剩”掩盖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剩经济的初步形成,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已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困扰,但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掩盖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利因素。一、结构性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从市场供给看,一方面,目前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业基础较脆弱,生产结构还很不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在低水平上饱和,市场过剩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新变化,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全球化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出现新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扬弃,预示着资本主义将按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