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时更多地采用了定向增发的方式,缘何定向增发如此受到青睐?本文试图通过定向增发与其他几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经历了由配股向公开增发新股,再到流行定向增发新股的演变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定向增发对公司的影响,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的热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有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等方式来向上市公司"注水",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规范和治理。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动机及渠道,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中"注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市场从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到取得成功,并于2006年开始出现定向增发融资以来,定向增发融资方式已成为我国股权再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定向增发价格相对于增发时的市价有较大的折扣,停牌操控、掏空行为、利益输送不断出现在定向增发融资争议之中。文章以宁波建工案例为背景,分析其定向增发融资中存在的异象,并从外部监管、内部控制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效便捷的再融资工具,既可以满足上市公司通常的项目资金需求,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并购重组等多重目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定向增发的主要运作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国开始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之后增发逐渐超过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当时的增发却仅限于公开增发。2005年10月,新修订的《证券法》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同年年末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1.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方式。然而有悖于监管层改进公司治理、优化资本市场之初衷,定向增发变成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手段。本文从时机选择、盈余管理、现金分红、资产注入等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认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填补法律漏洞,完善政策执行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表现出明显的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6—2012年间实施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投资者情绪、利益输送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方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越低迷,公开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小,定向增发利益输送效应越大,上市公司更偏好定向增发融资;反之,则上市公司更偏好公开增发融资。因此,在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长得多,即投资者在大多数时间段处于情绪低迷状态的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定向增发融资是基于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的理性选择。研究结论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有效发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RESSETS数据库的数据,对自2006年~2014年以来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现状及特征作了分析,并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动因做了研究。经分析与研究后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产并购重组方面还是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时,都将定向增发视为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但河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补充流动资金、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以降低负债比例的融资筹划中,充分考虑了降低资金成本的必要性,并未将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式引入定向增发为可选择的再融资方式之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便更多地转向定向增发。为此,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信息不对称和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解释上市公司对于证监会引入定向增发作为可选再融资方式的各种反应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选择;但是股东控制权考虑对定向增发偏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于其他再融资手段,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有限,盈利要求较为宽松,且支付手段更加多样,因此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定向增发主要分为资产收购型和项目融资型,而政府也将其视为解决证券市场二元流通制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郝文 《财会通讯》2008,(12):50-5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5月8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及规范的私募发行制度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比较落后,有关定向增发的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中,证监会为此曾先后出台的管理办法有《上市  相似文献   

18.
孙刘玉  张涛 《财会月刊》2011,(18):32-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及发行半股权半债权的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以1999~2008年最近这十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业绩,为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总体规模,研究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方式的特征,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从单一配股转变为增发和配股并存以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和增发偏好的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资产注入(以下简称资产注入)是指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将其持有的未上市资产注入到其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以现金、其他非现金资产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票作为支付对价。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纷纷将所属场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引起广泛关注。根据王蕾蕾(2010)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