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难点分析环渤海地区地缘广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中城市较多、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十分突出,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由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具体分析如下:1.环渤海地区具有完整经济体系的重要城市有多个,国家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在实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尚未真正发挥,这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所不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西南地区分别以广…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山西、内蒙(中部)五省区和北京、天津二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发展“火车头”,该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加快发展将极大地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问题的酝酿与研究开始得很早,以1982年秋天在天津召开的沿海八市经济问题讨论会(会议产生了《沿海城市经济研究》论文集)为早期标志,此后研究与实践活动日渐加强,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环渤海的地区经济发展以来,政经企学各界人士特别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更加高度关注,作了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3.
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山西4省,北京、天津2直辖市及渤海海域所形成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继南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之后,最具发展潜力与最需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带的重要区域。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带动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90年代初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的长江三角洲及其沿长江干流地区的对外开发开放,带动了中部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随着全国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90年代后期及下世纪初,环渤海地区势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的热…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05,(6):1-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呈现了东中西部竞相发展的态势。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集聚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大连、青岛等一大批大中城市。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地带。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将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到2000年,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在何处?”“环渤海地区应该从现在起,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作好充分而坚实的准备。”这是本刊作者刘吉于1995年发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论文(见1995年第五期《环渤海经济盼望》杂志)中提出的。时间,正分分秒秒地向新世纪逼近,世界经济也在竞相发展。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太地区,而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领先3也位。在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80年代属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90年代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环渤海地区经济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有…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前沿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一 区域经济联合不能依靠自发进行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在环渤海地区展开.环渤海地区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热点地区.党和国家已把加快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跨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加快开放和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党的十四届三中会全、五中全会多次重申了这一战略方针.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环渤海地区列在全国七个经济区域的第二位.这充分说明环渤海地区在跨世纪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标志着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将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坐标系分析方法,对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的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作用和影响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纵横比较,提出构建中国海洋经济大格局的意见和建议。环渤海地区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海洋经济时代而言,几乎占有1/2的作用和影响力,但现在远未发挥出来。改革开放18年来,较之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即在中国综合国力坐标系中处于不太有利的地位。这在中共14大以前有国家经济改革导向的原因,也有改革开放力度不够而导致理念滞后的关系。现在南北不存在政策导向的差距,环渤海地区业已存在的资源优势、工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在实现我国第二步发展战略的跨世纪新时期,理应作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金项链上有个天津大都市;长江三角洲有个龙头老大大上海;珠江三角洲更应该构筑一个龙头大香港.中国的区域经济在东北亚、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全面推开,这种地缘经济区域性合作的势头还在有增无减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环渤海地区受到国家政策倾斜、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其经济发展迅速,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房地产作为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区域受到奥运会举办、冬奥会举办、雄安新区规划等影响,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速度。文章重点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的走向,全面审视了环渤海地区在未来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为更多投资者在该区域中进行投资等提供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ASEAN-India relations and the changes currently taking shape as a result of the Indian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country's look East Policy. The paper then argues that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for both sides arising from the likely new growth scenario for India outlin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3.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described in long-term economic forecasts and long-term forecasting modeling tools, as well as the classical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从内外部传导渠道的角度探讨了珠三角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表明珠三角反映外部经济传导渠道的FDI和出口的波动程度明显高于内部传导渠道,且FDI和出口对经济波动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经济波动起催化剂作用;珠三角从根本上稳定经济需要发挥居民消费的稳定器作用,同时政府支出的导向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17.
18.
Hector Correa 《De Economist》1976,124(4):441-474
Summary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micro and macro accounting as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body, logically derived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basic assumptions. The are applied to an economy with five micro economic units: Households, Industries, Banks, Government and Rest of the World. The basic macro economic statement -to be called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 is obtained as a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all the micro statements. The first macro statement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is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With this, Fisher's Equation of Exchange is given, first, a logical foundation, second, its correct formulation both for its aggregated and disaggregated forms, and finally, the place that naturally corresponds to it in a social accounting system. Leaving for a moment the logical derivation of the macro accounting statements, 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are explored. In particular, the properties of the sectoral velocities of circulation are analized. Returning to the accounting aspects of the study, the Flow of Funds, Input -Output, Income and Product and Savings and Investment statements a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and some of their properties are explored.The author wishes to express his appreciation to Prof. G. Gruv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nd to his students Mr. and Mrs. H. Braslavsky, for their cooper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20.
Abstract

Karl Gunnar Persson has written a small book on a large subject —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1 For a book on economic history it is unusual, 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 level of abstraction on which it moves, but also because of some of the conclusions it re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