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2022年,通信业总体平稳较快发展,电信业务量收齐升,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融合应用向纵深推进,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作用日益增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需持续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创新应用,及时解决行业发展难点问题,不断助力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化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力图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广东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建设”数字广东”是推动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和谐广东建设的必然选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信息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广东要实现科学发展,占领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广东”。  相似文献   

3.
<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价值共识,通信运营商作为数字经济建设主力军和推动者,面临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双重压力,亟须寻求绿色转型的切入点和新方向。市场及行业发展背景绿色金融方兴未艾绿色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绿色金融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保障。绿色金融即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其实质是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撬动更多资金支持绿色节能环保领域。  相似文献   

4.
全学文 《邮政研究》2024,40(3):22-26
高质量的农村物流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商洛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商洛邮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商洛邮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体系化建设,打造全市农村电商惠农生态圈,推动县乡村货邮融合发展,发挥邮政业务优势,深度参与乡村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基层农资农产品物流难和销售难,打通农村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创造出邮政特色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李鹏 《中国电信业》2023,(11):49-5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通信央企积极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主动发挥网络、技术、平台等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对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考核评价提出了要求。电信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其数字化转型进程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电信运营商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主体之一,应积极开展自身数字化能力评估,明晰现状、找准差距和不足,为寻找转型路径打下扎实基础,避免盲目跟风,保证转型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信息化发展时代趋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要求的影响下,政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新时期政务改革的重要任务内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特点对经济社会影响作用明显互联网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基础平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工业领域,多个工业企业不同程度地通过互联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业转型升级。在农业领域,截至2012年,建成涉农网站近2.3万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万多个,支撑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商贸领域,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8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安徽电信积极推动企业由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和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个性化和信息服务,当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参谋,为各行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的“边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惠及“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形势严峻,三年来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在加深,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农村现代化重任在肩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袤,存在地域分散、人居环境整治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客观问题,在农村基建与公共服务方面,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发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提质”需要,县-乡-村三级一体化数据管理程度不高,人力资源“质”和“量”均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移动”办公更加便捷高效2013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陕西省政府签署了“数字陕西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陕西公司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落实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建设涵盖有线、无线、卫星的泛在宽带接入网络,重点建设城市光网和无线宽带,实现多层次无缝网络覆盖,先后投入约40亿元建设全省覆盖城乡的3G网络,并在西安、榆林、咸阳等地启动4G LTE网络建设,同时持续扩大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WiFi热点建设,推动无线宽带进社区、到乡村,为实现“数字陕西智慧城市”搭建起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之根,莫如农村;国之本,莫如民生。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显示全球电信业正为农村地区享受信息技术成果作出努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使得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平等享受信息价值,并力助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村繁荣进步。作为担当着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服务重任的主体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市场成了各家电信运营商逐鹿的战略要地。虽然市场的“蛋糕”做大了.但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份额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电信安徽池州分公司通过推进“村村通电话”、”行政村宽带覆盖”、“党员远程教育”等项目,在改善农村通信条件.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村电商作为壮大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质量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面向未来,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完善农产品产业链、培育电商专业人才是加快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农村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农业信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科技传播方式落后,因此,农村信息化需求日益迫切。 作为推动农村信息化的龙头,运营商需要以各级政府为主体,整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资源,构毫全方位的农村信息体系平台。运营商一直把缩小数字鸿沟,创建公平信息社会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农村通信发展,承担普遍服务义务,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边境地区、边远山区及沿海区域的通信建设和信息服务力度,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向农村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移动2002年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以来,我国各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始制定实施企业战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进入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实施企业战略”并重的新阶段。时至今日,中国移动和其它运营商的战略实施已经二、三年了。根据“企业战略”的生命周期,电信运营商到了对其战略进行评估的时候了。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战略评估观和评估方法,对于提升运营商的战略评估水平,使“企业战略”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如何做好电  相似文献   

18.
2022年3月,我国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了 2021年年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行业、跨界竞合向多元演变等错综复杂的形势,三大运营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从2...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业》2006,(5):24-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服务”三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业》2004,(1):74-7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浙江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全面实施“数字浙江”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几年中,实施“数字浙江”的发展战略成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