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将长期存在。户籍迁移制度始终是阻碍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重要障碍。要扫除城市化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障碍,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在解决好几个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消除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治障碍,用政策和法律为实现城市化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途径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志新 《特区经济》2009,(2):161-16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的分析,政府行为变迁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快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行为是当前和今后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首要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这一现实国情,政府应该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迁移自由、就业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战梦霞  傅瑞  战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185-186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制度推行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曦 《魅力中国》2009,(19):65-65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的大环境下,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这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涌入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但是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20多年,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就必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乡不离土的流动转变为离乡又离土的转移。为此.政府必须破除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制度障碍,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的焦点主要可以归为两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980年以来,虽然政府对原严格控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户口政策进行了局部的放宽和适当地调整,但对乡城人口迁移的控制却始终没有解禁,它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国家在处理劳动力流动与国家全面发展的关系时,将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户籍改革的价值内涵里。户籍制度改革,应为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积极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城市化更陷入了农户兼业制度、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政府经营城市思路的锁定。加紧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上着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是解决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聂华林  杨红彦 《特区经济》2009,240(1):212-213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得出,除了推拉因素、制度环境和转移成本均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其转移的有效方式可通过农业自身的发展增强其内部吸纳能力以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就地转移这一过渡阶段,最终随着大中城市发展、制度创新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彻底实现异地转移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陈禄青 《特区经济》2011,(1):217-219
适合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模式有农业模式、小城镇模式与劳务输出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础条件,建立乡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广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