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瑞 《现代企业》2004,(12):52-53
一、人民币预期升值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因(一)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外部压力:1、美元持续贬值是人民币外部升值压力的一大诱因。一是美元贬值导致了外资的大量外流,外资流入的减少将会严重的影响美国的投资信心,对美国经济的复苏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美国贸易逆差的降低需要外资的流入来弥补。因此,美国需要人民币升值。二是美元对日元、欧元的贬值,本是想通过贬值来改善自己的贸易状况,但因人民币实行的是“钉住美元汇率”,使美元贬值的积极作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出口。2002年美国的外贸逆差…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缓解升值压力,加快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  李启玲 《价值工程》2004,23(4):105-106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升值压力巨大,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但是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自由浮动在现有条件下也是行不通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真  李启玲 《价值工程》2004,23(7):105-106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升值压力巨大,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不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但是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自由浮动在现有条件下也是行不通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才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外汇储备基本情况分析 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现了汇率的并轨,实行结售汇制。在实际运行中我国实行严格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直到2005年7月21日这种严格盯住才有所趋缓,人民币走上稳中有升之路。但是这种稳中有升的汇率安排只是相对美元而言,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并不能自由浮动,且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导致人民币也追随美元而不断贬值。在这样的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被动确定,且严重低估,结果外贸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措施出台,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汇率将参考一揽子货币来确定。至此,人民币升值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消除。笔者认为,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以此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货币因素与实体因素。从货币因素来看,世界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比我国快一倍。从实体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的增长。文章最后指出了人民币汇率大幅变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萍  司宇佳 《会计之友》2006,(29):74-75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措施出台,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汇率将参考一揽子货币来确定.至此,人民币升值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消除.笔者认为,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以此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货币因素与实体因素.从货币因素来看,世界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比我国快一倍.从实体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的增长.文章最后指出了人民币汇率大幅变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人们普遍认为在有资本流动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不能对外独立,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对外自主性。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大规模冲销操作,中国可能在人民币盯住美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浮动期间都保持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考虑到汇率制度调整的结构性突变因素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是考察期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而中国利率相对美国利率上升则仅在浮动汇率时期是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汇率制度弹性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对管理货币供给造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是100美元兑换人民币827.65元,之后中国开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不断升值,2007年8月10日达到100美元兑换人民币756.98元,两年间人民币升值8.5%,中国出口企业明显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促使我们要积吸采取应对措施化解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前言2005年7月20曰,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次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而升值之前的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8.18元人民币。换言之,每单位人民币即时升值:l/8.1卜懈.28=0.123305一().120773=0.002532.升值幅度为0.002532/0.120773=2%。7月21日宣布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是调整基准利率、人民币升值2%;二是改变了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底以来,境外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时见报端,认为中国人民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目前已显价值低估。国内也有人担心是否能够长期顶住外部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事实上,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仅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进出口增长速度等因素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缺乏足够的说服力。1.人民币汇率不是固定汇率,且随美元汇率等值波动汇率本是相对概念,它是本币与外币尤其是国际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而且总是相对假设外币为1或100。如果我们假设美元为100,人民币汇率近年来变化不大,如果假设日元为100,人民币汇率就变化很大,其…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挑战,带来危机感,我国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固定汇率,还是盯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都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人民币被长期高估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促使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鉴于此,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央行着手对汇率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结合当前汇率改革动态,简要谈谈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们币基本都是出于升值的状态,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人们币的升值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各种压力,人民币非合理的升值和升值预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加深,美元地位得到加强,人民币有走弱的趋势,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至今年5月,人民币累计升值7.8%,这对出口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可期的是6月以来升值预期骤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是全球表现最强劲的货币之一。截至6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而同期其它大部分货币对美元均出现贬值。从宏观经济表现看,这一轮人民币升值并不具备基本面的支持。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在一季度回落到7.7%,而按季环比增速仅为1.6%,是2009年以来的新低。与汇率更为相关的外贸表现也不容乐观。更可能的一个解释是,最近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要货币波动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参照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走上了波动之路。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从8.2765元/美元升值到了6.8271元/美元,3年对美元升值21%以上。直到如今,人民币升值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和引人热议。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感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研究,如近期怎样看待和应对人民不升值问题;远期如何看待和应对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之后的汇率波动问题。本文从汇率波动的角度,通过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汇率波动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看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亚洲金融危机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从未停息.2002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美元基本保持稳定,但对欧元和日元则分别贬值了14.4%和4.7%,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三大货币的实际汇率分别下降2.8%、16.5%和5.2%.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与此同时,中国GDP、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都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受美日欧等国舆论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上升.在中国在2005年7月上调了人民币汇率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在这场巨大的国际风波中将何去何从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基础实际上是四个:美元相对贬值;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出口的大幅增长与经常项目的大量逆差在投资与出口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人民币汇率调整趋势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特点是:渐进式升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资源价格的扭曲,人为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国内其它资源价格能够理顺,贸易顺差就不会这么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看上去这么大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基本上变成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回归到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既定方向。2005年7月21日,中国再次迈出汇率改革的重要一步: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升值2%,并实行参考—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重估: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和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自2000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处于被低估状态(平均低估幅度为17%)。根据冲击响应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有微弱的通胀效应,对美国经济有微弱的通缩效应。考虑到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产生的即时效应和滞后积累效应,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可以承受的年度汇率调整为7%,这样的升值幅度不至于造成人民币的高估而产生通货紧缩和贸易赤字。为了让中国的企业和居民有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汇率机制,渐进式汇率改革策略应该坚持。  相似文献   

20.
徐霜北 《英才》2012,(4):36
长期为零或负的利率政策,一旦处于本币快速升值的环境中,将使国民经济迅速滑入严重通货紧缩的泥潭。已经习惯了"步步高升"的人民币汇率,近期再度成为新闻热点,原因却是贬值。自2011年11月30日起,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出现跌停现象,扭转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看法,远期市场表现增加了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