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江苏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计算1995-2015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人均GDP、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指数,改进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量、人均GDP、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变量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且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显著减少江苏省的碳排放。因此,江苏省应不断推进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与革新,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以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式。本文使用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占比数据,计算出历年Moore结构变动值。而后通过曲线拟合方法,构造基于产业结构变动值的碳排放EKC曲线,探讨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深刻关系。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历年碳排放与Moore结构变动值间存在两条EKC曲线,且这两条曲线都有各自的拐点;第二,两条EKC曲线有着倒U型曲线形状,且碳排放峰值在2014—2015年已经出现。在拟合EKC曲线基础上,本文对2018年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就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1978~2010年三次产业数据,采用Moore结构变动指数,测度出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指数,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与碳排放量波动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碳排放量波动的原因,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量波动的影响稳定,并有较强的滞后效应。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商》2015,(28)
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对吉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能源效率与碳排放量间呈反方向变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间呈正方向变化,它们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发挥政府"绿色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转化、能源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柴志贤  孙玲 《商业时代》2012,(27):10-12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城市蔓延及其他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密度、人均GDP分别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一定的"U型"与倒"U型"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甚显著;产业结构因素短期会显著提高碳排放量,但在长期会降低碳排放量;城市可达性的交通条件对人均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1998-2010年江苏省引进FDI与碳排放的相关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1998-2010年江苏省引进FDI的规模和结构特征,应用Kaya恒等式评估了1998-2010年江苏省的年度碳排放量。应用单整检验和EG两步检验法,证明了江苏省FDI规模与碳排放量存在协整关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滞后期为1-3时,江苏省FDI变化是碳排放量变化的原因,但碳排放量变化不是江苏省FDI变化的原因。从产业结构看,江苏省第一产业FDI的变化与碳排放变化不存在因果关系;江苏省第二产业FDI的变化从长期看是碳排放量变化的原因;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变化均是第三产业FDI规模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舒 《江苏商论》2023,(7):14-17
为探究中国化石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选取1965年至2020年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时间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建立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上述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与化石能源消费关系显著,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引起煤炭消费的双向格兰杰原因,也是引起石油及天然气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三产业与天然气消费关系显著,第一产业与化石能源消费无显著关系。在传统化石燃料中,对比于煤炭及石油的碳排放量,天然气的碳排放量最低,属于低碳排放化石能源,而第二产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均是引起天然气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在未来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中,应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以天然气为主的低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比例,并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颉  侯建明 《商业研究》2011,(3):139-145
通过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计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运用选取产业结构弹性指标对我国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与总体碳排放强度相关性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减少第二产业比重具有减碳效应。  相似文献   

9.
刘茜 《商业时代》2012,(25):110-111
本文选取1991-2007年我国CO2排放量数据和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证明了碳排放量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对碳排放量有正向影响;第一、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则对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因此我国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重,经济转型压力逐渐增大,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遭遇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图定量分析了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结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协整关系,从长远来看,碳排放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污染性企业在皖投资建设的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计算杭州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并采用LMDI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能源消费结构整体上以煤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煤炭消费仍然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经济增长是CO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我国东北三省2005—2014年十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东北黑、吉、辽三省的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面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东北三省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增长,而就三次产业来说,第二产业对各省碳排放的影响要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对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分析方面,结果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在众多的第二产业中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占据较高的比例,当地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应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扶持高新技术和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三个省份的第三产业也不太合理,应进行适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保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鼓励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鑫 《商展经济》2024,(5):39-43
本文以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产业结构升级和旅游经济规模扩张为中介变量,运用面板回归与多重中介模型,深入探讨全国及各区域的绿色科技创新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研究期内,绿色科技创新显著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第二,就区域异质性分析,各区域绿色科技创新均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强度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地区;第三,就中介效应分析,绿色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抑制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却通过旅游经济规模扩张显著改善了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碳排放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1年南京市工业行业统计数据为样本,测算工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各行业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明显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碳排放和工业行业的脱钩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对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很高。要实现工业低碳化目标必须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对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省级区域,其研究层面比较宏观,而对市级区域及其工业企业能耗的分析研究较少,难以发现特定市域能源消费情况和节能减排的具体问题。本文通过计算苏州市碳排放量,分析得出苏州市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最后,针对苏州市提出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根据国际共识,气候变暖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与之相对.人均碳排放量却较低,这一特点也成为我国进行国际谈判的重要筹码。因此,研究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通过各类能源碳排放转化系数,计算出我国1978年-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并对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结论是,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线性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线性关系是长期平稳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研究我国区域碳排放量的差异,我们选取了影响碳排放量的四个因素来建立模型。我们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样本数据分别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模拟,来研究导致区域之间碳排放量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对三个区域碳排放量来说,经济增长状况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和出口虽然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明显过大,“高碳型”发展特征依然明显。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江苏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第三产业,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碳排放的密集区域,城市化是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1985-2009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和同期中国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碳排放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显著.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提出中国实现低碳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