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分别构建反映青岛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创新创业活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整理相关指标数值,利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每年的综合得分,同时对青岛市创业创新活动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得分进行相关分析,从而说明青岛市创新创业活动对新型城镇建设的驱动作用,最后给出"创新创业"驱动青岛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低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与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有利于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以及14个州、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依据综合得分对甘肃省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3.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构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出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河北省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4年天津市宏观统计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平稳,各子系统均呈现有序攀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5年天津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徐婷婷 《商》2014,(42):94-95
基于陕西省实际情况,研究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对陕西省城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分析陕西省主要城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状况,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最终目的是在加快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重视和提高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使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相协调,从而真正提高陕西省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
在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资环、城乡统筹等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采取2013年数据,对河北省11个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唐山发展最好,石家庄次之,廊坊位列第三。研究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1990-2012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可知,安徽省流通产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流通产业影响不显著。其体现在安徽省过于注重城镇规模增长、城镇化结构及布局缺乏合理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原因造成的。安徽省应大力优化流通业市场环境,加快完善流通配套服务体系及城镇机构体系的建设,重视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加速健全农村流通组织体系,促进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流通产业的双向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苏宇 《商》2015,(3):71-72
根据中央十八大全会精神及国务院《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我国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城镇化实现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当前城镇化实现程度均高于七层。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搞好路径规划。为此,对新型城镇化的统计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理论为指导,构建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0个民族自治州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从评价得分情况看,各民族自治州城镇化水平差异巨大;从聚类情况看,可以分为四类:强城镇化水平;较强城镇化水平;较弱城镇化水平;弱城镇化水平。最后,分析提出各民族自治州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结合西北地区发展实际,构建了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2000-2013年中国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第三,经济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欠缺对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有较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4)
2014年4月17日召开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上,夏宝龙书记指出:"要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推动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浙江省对信息化与城镇建设的关注程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浙江省信息化与城镇化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信息化与城镇化不是单向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2)
本文对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测评,构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搜集西部12个地区、24项变量指标的原始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得出西部各地区综合质量得分,给出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耦合、比较优势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本文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旅游业之间的耦合互动作用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旅游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三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流通业、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关系显著,两产业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流通业、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协调一致时,有利于系统组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等级。因此应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及城乡统筹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指出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注重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吉林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一边是发展新型城镇化,一边又面临着耕地保护,二者如何协调发展是一个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对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型城镇背景下如何进行耕地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建立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测度岭南-北部湾地区内粤桂琼三省区新型城镇化的多项指标,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岭南-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地区差异在进一步加大,其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化尤其明显。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实行岭南-北部湾一体化战略,提高区域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规模和空间效率的步伐;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岭南-北部湾新兴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物流产业为例,选取1997—2015年安徽省数据为样本,运用区位熵方法测算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效应。最后,针对进一步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提出相应建议,以求尽快实现以物流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物流业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提高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3)
城市政府是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者,指导者和规范者,是城镇化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新型城镇化对城市政府的执政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城市政府转变职能。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政府职能转变方向的分析,在明确当前城市政府职能偏差表现的基础上,从简政放权,利用市场力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城镇发展规划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对健康城镇化内涵进行界定,从经济增长、人口转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改善五个方面构建健康城镇化发展二级指标,并构建了涵盖20个三级指标的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河南省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18个地市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胡丹 《北方经贸》2014,(5):28-31
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无疑包括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大力推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的是由"地"向"人"的转变,向"人"的转变不是简单的人口向城镇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城镇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扩散。可见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浙江省社会城镇化发展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参保率依然偏低;城镇住房保障对象逐年扩大,但受益面依然偏窄等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障碍是造成我国社会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