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学者提出的"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模因的由来,论述了国内语言模因论的研究成果,并得出几点结论.通过对商务英语中新词汇模因的分析,以上结论得到充分证实,并得出了对商务英语学习及商务交流具有指导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姜志伟 《致富时代》2010,(4):166-167
模因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模因理论的出现为广告语言这一有着特殊功能的语言现象的研究引入了新的观点,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广告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了解广告语言中的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3,(8):2-3
太阳因怀有梦想,拨开层层云雾,普照大地;黄河因怀有梦想,日夜奔流不息,汇入大海;胡杨因怀有梦想,克服困难险阻,不屈挺立;我们因怀有梦想,建设国家,共同富裕。"中国梦"里,有"强国"、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有实干;"中国梦"是梦与想的结晶,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发展,"中国梦"才够美  相似文献   

4.
<正>一、导论1.模因理论初探模因理论在我国语言学界尚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但是它的发展是快速的,特别是何自然教授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何教授指出"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模因理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模因理论,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去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现象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现被借用到语言研究中,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从历史渊源、概念溯源、模因类别等角度追述语言模因源泉。另外,模因论应用领域广泛,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己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模因理论的逐渐发展引起了许多广告人的注意,在模因的作用下广告语言也产生了社会化的效用,模因成为广告设计者们频频运用的手段之一。本文用举例分析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研究英语商业广告语,根据何自然提出的模因分类标准对英语广告语言模因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最终分析英语广告语言成功模因的原因,旨在丰富英语广告语言模因的内容,使消费者从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广告语言,为英语广告创新者提供有力的广告创作理论依据,为将来的广告语言设计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语言传播的主体性问题——从模因论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规律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的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模因是文化基因,它通过模仿得以传播,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人类传播的影响必然导致语言在网络这一领域中产生新的变化,即以网络为媒介的语言变体的形成。人是语言的使用者,语言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本文总结、回顾了模因论的产生及其背景;并重点讨论了模因主体在网络语言模仿、复制、传播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路阳  崔童  雷艳华 《商》2013,(14):322-32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与成语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和语言精华。本研究以模因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在Heylighen(1998)的模因选择标准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汉语广告语言中成语模因的特有属性,即成语模因的区别性、新颖性、简易性、关联性和一致性。引导语言使用者通过分析各种潜在意义后选取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对英语语用学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一种新理论,它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这一理论被引入语言学界,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很多英语教师开始关注模因论的研究,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运用语言,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广告文本复制了大量的成语、俗语、谚语或名言等,模仿复制信息就形成了广告文本语言模因,广告语言模仿的策略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熟语能够被复制形成广告文本语言模因是因为它们形象、通俗、时尚。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5):208-209
网络语言从产生时刻开始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学界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基于模因论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含义和模因论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借助模因论,对网络语言传播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发现网络语言传播的类型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黄亚楠  笪振静  曹晨 《商》2013,(21):390-39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对网络流行语“很X很XX”进行模因论解读,分析其复制和传播过程,探讨其流行原因,期望为模因论分析网络流行语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卢淑娟 《品牌》2014,(8):9-9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以来,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企业等纷纷以"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活动主题和目标要求,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探究"中国梦"的热潮。  相似文献   

15.
杨波  赵诏 《品牌》2014,(11):165-165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指明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努力方向,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高校也承担起了教育大学生如何更好实现个人"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中国梦"辩证统一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在面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时也需进行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国梦"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为成熟,给大学生信仰带来正向影响,并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大学生信仰培育体系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白露 《品牌》2014,(8):117-117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复兴之路,梦想之路;"中国梦"是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一体化的体现;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成才道路没有明确的目标,存在迷茫,而"中国梦"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信心,肩负责任,健康的行走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本文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行探析,并提出"中国梦"推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各种语言相互糅杂,文化交流的壁垒变得相对薄弱,但两种语言在交流时势必会产生冲突。基于模因论的原理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英文语言的生存环境以及中文网页中英文强势模因对中文翻译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企业外宣翻译板块中英文植入对中文语言翻译造成的影响,并以此对企业外宣板块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和模因的概念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模因)的解释是: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means,esp.,imitation.(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模因”的原词m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词,词源上它来自于希腊词mimeme(模仿)。我国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给模因论和模因下的定义是:“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又像是病毒,能感染人类的大脑,就像流感一样,改变着人类的语言和行为,使人类对某些时尚的东西(如时髦用语,流行服饰,流行音乐等)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和复制,传播,甚至“炒作”,以至于达到“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模因现象。本文就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2005年夏季出现的“超女”现象和随之出现的“超女词典”中及其他的流行词汇。一场全民娱乐式的超级女声,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可回味的歌曲和偶像,大批由此产生的新生或富有衍生义的词汇以它们的强大的生命力表明,超级女声是娱乐风暴,文化风暴,也是语言模...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至今,有一个词语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字眼,也是这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围绕的核心,即"中国梦"。提到中国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帮助高校学生树立"中国梦",才能够帮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迅速实现"中国梦"。据此,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着手解读了"中国梦",然后对"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就如何开展哈珀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中国梦"教育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