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商》2015,(51)
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是不考虑其个人机会成本而盲目读研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合理的。文章主要从显性和隐性的个人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经济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以期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准确自身定位,理性对待考研;在读硕士研究生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合理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瑶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52-253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因此,需要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分析了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依据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特点,提出了从教学、日常管理、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加强校企间的"全程合作"是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浅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单位反映会计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究其原因:高校存在片面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及实务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缓慢,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长期存在缺陷。高校应重塑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确立实务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教育部门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对目前会计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会计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比例逐年增加,录取比例也同步增加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其培养质量成为有待研究的迫切问题。针对跨专业与会计学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在理论研究和各方面最佳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其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水平,分析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毕业生的培养需求,探讨了跨专业会计学硕士在读生的培养方法,并探讨如何对他们实施个性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学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给各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式单一,教学体制需改革、教师队伍需扩大和实习实践基地缺少等问题。针对问题文章综合分析了提高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春风中诞生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到今已整整走过十五个年头。建系十五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488名本科毕业生,各类大专毕业生274名以及数百名进修、培训人员。目前在校研究生22人,本科生297人,函授专科生98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95人,应用型自考生360人。在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具有较完备的人才培训系列,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模的办学模  相似文献   

7.
<正>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相似文献   

8.
占先苗 《商》2013,(18):294-29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广大莘莘学子们在满足了本科教育之后,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变革的挑战,将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中层次较高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然而,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递增、研究生教育收费体制的改革以及近年采经济形势的波动,高校学子肩负着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升学成本逐渐升高的双重压力。高校本科生在毕业之际,对于“就业”与“读研”之间如何选择这一问题陷入了迷茫中。本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力图通过分析研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投资收益进行了计量,并对个人投资风险进行评价,为大学毕业生“毕业——读研”或“毕业——就业”如何选择的问题做一个探讨,为其个人决策提供一个理论参考。提高硕士研究生个人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避免盲目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琎  林林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64-165
围绕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挣得性收入关系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挣得性收入关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在个人投资高等教育收益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以南京市2007级本科毕业生以及硕士毕业生为例,运用舒尔茨的成本收益的方法,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实证结果为本科生收益率为8.975%,而研究生的收益率在10.47%。  相似文献   

10.
为使物流工程硕士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实践能力达到相应专业的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要求,从构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到建立双导师制、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重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培养与挖掘,毕业生与职业岗位匹配度较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育中也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给出逐步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心制订培养计划,严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3年,接触了数十位来公司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和“海龟”学生都有。从求职毕业生的所学专业来看,除了会展专业外,还有法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外语、财会、电子商务、计算机、新闻、旅游、广告设计等专业。然而,最后留下的不到10人,能够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的人就更少了。许多人更是在实习阶段就离开了。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中国会展》2011,(3):46-47
近3年,接触了数十位来公司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和“海龟”学生都有。从求职毕业生的所学专业来看,除了会展专业外,还有法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外语、财会、电子商务、计算机、新闻、旅游、广告设计等专业。然而,最后留下的不到10人,能够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的人就更少了。许多人更是在实习阶段就离开了。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李跃 《商》2013,(14):332-333
受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就业形势较好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也面临着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调。面对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大家都不想成为"毕剩客"。本文根据调查数据,通过对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对比,探讨影响和阻碍我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因素,进而寻求解决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硕士是一种以培养实践型教育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学位。2010年,我国首次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教育硕士点自2015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经培养了两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形成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培养机制。因此对佛科院的培养机制和办学经验进行研究与总结,同时给出优化建议,以便更好提高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金凤 《江苏商论》2023,(3):124-126+130
为高质量培养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与旅游业市场接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如报考条件标准化、生源专业多样化、培养目标模糊化、导师观念学术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提出整合实践教学基地,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导师队伍结构,转变导师培养观念;调整课程设置体系,增加行业实战课程;构建科学评判标准,提倡多元学位论文;取消报考相关条件,放开招生培养权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接轨行业市场需求等高质量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图评天下     
《商界》2013,(8):90-95
我要考研,再混几年去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8年超过百万人以上,预计2013年考研报名人数或再创新高,达到-180万。就业碰壁,信心泯灭;三餐露宿,半夜失眠。全国近70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被信心与愿望筛落的一群人,生活充满了自嘲。当前,技术人才似乎比学历人才更受欢迎。各种技校遍地开花,其火爆程度远超各种本科学校,广告占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F06):F002-F002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设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汇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精英,坚持外语语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办学路子,是全国范围内率先走入商务英语教研领域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以实务导向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阐述了我国会计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两种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杜林涛 《中国报业》2012,(10):259-260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某院校体育传媒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就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上海每年约有四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分配最抢手的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沪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去年在沪招收的大学毕业生75%来自复旦、同济、交大、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牌院校,且60%以上是研究生。上海销售收入前五百强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