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各银行便开始重视线上移动支付的客户群。手机银行业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银行的营运成本。移动终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机银行的安全问题、产权问题、用户消费习惯问题制约着手机银行的发展。为了促进手机银行健康发展应加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与移动运营商进行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趋势的加快,使移动支付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移动支付与传统银行相比,可以解决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和处理小额交易两大成本问题,且3G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并保证获得提供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继卡类支付、网上支付之后,手机支付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手机支付领域,日韩发展迅速并领跑世界,我国相关各方虽很早予以重视,但行业标准缺失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各自为阵使得手机支付推广迟滞不前。目前政府主导下的标准制定工作正在进行,手机支付市场前景又被广泛看好,本文通过介绍其现状和未来规划,以期有助于这个行业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峻 《商》2014,(6):55-56
自2013年底前后,“移动支付”这个名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同时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习惯于只用移动支付手段来进行相当一部分的结算活动。各家商业银行甚至银联纷纷推出了专属的手机银行客户端,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可以实现在线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公共事业缴费、购买机票火车票等一系列支付行为,这样就节备了用户大量的时间成本。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营销策略中营销环境分析、作为企业营销策略乃至于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工具收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基于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从营销层面出发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通信技术对于金融业的作用举足轻重。在20世纪90年代末,手机银行的诞生就是很好的例证。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目前主要表现为以银行为主导和以移动运营商等非银行机构为主导的手机银行。典型模式在非洲国家主要由移动运营商主导。通过引入代理商,非洲国家已经成功运用手机银行来弥补金融空白,很好地解决了金融包容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手机银行在国内外的发展,给出手机银行推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手机银行的运营,3G牌照的发放,物联网的发展……在电子支付环境越来越成熟的今天,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亮点。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用SWOT分析法对其推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珠三角地区推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下,第三方支付已经应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在金融创新领域,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热点。同时,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无疑对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银行业也试图在移动支付领域开辟新的道路,通过开发多种支付方式以及App,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手机端业务。本文就移动支付整体行业进行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发现移动支付的必然发展趋势,并就"云闪付"、银联钱包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古杨 《新财富》2013,(11):25-26
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手机银行成为了银行争夺用户的焦点之一,但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强势却打乱了银行在移动终端的布局,蚕食手机银行的营收份额。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工具也相应取得了快速发展,2014年是具有分水岭意义和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移动支付环境下,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的习惯及态度;同时探讨了在新金融生态下银行业如何创新,寻找健康向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求互联共赢、共促发展,从移动支付市场、手机银行市场以及移动支  相似文献   

10.
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是去年新兴的一种以手机号与银行卡账号绑定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平台,是中国移动、中国银联、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各大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移动电子支付通道服务。通过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等支付帐户进行绑定,使用手机短信、语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随时随地为拥有中国移动手机的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服务。使用该通道服务可完成手机缴费、手机理财、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等类别个性化服务,具体包  相似文献   

11.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手机支付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滢  赵炜 《江苏商论》2011,(5):61-6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也有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网络进行支付。但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方式,却受到通信网络及安全性的限制,还未完全被大众认知和接受。这就需要政府、银行、移动运营商和其它相关机构共同努力建立起移动支付产业链,为用户提供安全规范的手机支付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NFC的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方式迅速发展并已投入商业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NFC技术以及基于NFC的手机支付方案,并在对我国基于NFC手机支付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NFC手机支付应用方案,并给出了NFC手机支付的推广策略。我们相信,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将得到快速发展,将会成为移动支付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白晶  魏霄  陈婧 《江苏商论》2013,(8):10-12,18
随着移动支付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农村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延伸的新兴市场。本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农村移动支付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六个影响我国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的要素,并基于农村移动支付现状寻找中国特色农村移动支付方案。  相似文献   

14.
1.引言科技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完善为移动支付提供技术保证并且手机便于携带容易操作。支付宝、微信支付成为几乎人人必用的APP和功能,大部分商家支持扫码支付的付款方式,京东、淘宝、美团等以移动支付为主要方式的电商平台火热。本文旨在深入了解移动支付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为广州市移动支付市场健康发展及消费者理性消费提出建议。2.移动支付概念2.1与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相区别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指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移动支付也就是手机支付,是用户使用其手机对其所消费的商品、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崛起。在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大环境下,税收缴库能否通过移动支付平台完成,广大纳税人能否利用移动支付方式享受更加便捷的缴税服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联就是帮助大家做支付服务和产业链的融合,有了好的支付产品,可以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向支付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电商也好,还是传统的线下企业,都是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我们承诺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支付通道. 第一个是银联的一个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那么作为我国目前银行卡联合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银联手机支付是银联全力推动的手机支付平台,发展出有卡.金融SD的智能卡还有SIM卡,还有银联手机支付的客户端,银联的手机支付安全控件,还有银联手机支付的安全平台,还有我们探索的O2O的手机支付模式,通过与金融智能SD卡.SIM卡的结合,银联实现了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的有机结合,为手机用户营造出全新的支付体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移动商务市场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MBB业务的深入为手机在线支付建立了用户基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手机端支付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商务应用快速推动下,移动支付相关产业链各方积极布局而产生的联合推动效应.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人的消费支付工具已经不再限于现金,而是扩展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甚至手机银行。随着手机使用的日益普及,这一现代化通信工具也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将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本文针对手机支付平台的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我国未来手机支付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前号。  相似文献   

19.
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为方便人们出行,手机订票服务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运用在逐渐推广,为了探讨手机订票服务的切实可行的应用方式,本文提出了手机订票的四种方式,阐述了手机订票付款可以采用手机银行、运营商支付平台接口、手机话费直接扣费以及自行发卡方式扣费等四种形式。针对手机取票方式,提供了条码电子票、自助终端打印电子票、人工打印电子票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为方便人们出行,手机订票服务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运用在逐渐推广,为了探讨手机订票服务的切实可行的应用方式,本文提出了手机订票的四种方式,阐述了手机订票付款可以采用手机银行、运营商支付平台接口、手机话费直接扣费以及自行发卡方式扣费等四种形式。针对手机取票方式,提供了条码电子票、自助终端打印电子票、人工打印电子票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