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商》2015,(49)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有所增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加大。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协整分析,得出辽宁省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第三产业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作用并不明显,从而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黑龙江省1990~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黑龙江省 R&D 财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得出 R&D 财力资源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推动作用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龙江省1990~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采用Ende—Granger两步法对黑龙江省R&D财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得出R&D财力资源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推动作用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1978年至2008年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能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中国宏观经济1989—2016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对财政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引致了财政教育投资的增长,而财政教育投资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分析工具,对中国公共教育投资与宏观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投资与三次产业总产值均具有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对第三产业的正效应最大;三次产业总产值对公共教育投资冲击的长期响应为正;公共教育投资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强于第一产业,但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发展(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有不少学者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过研究。依据浙江省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变量进行了ADF平稳性、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R&D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尚不是研发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R&D投入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R&D投入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等计量经济工具对新疆1977-2007年度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存在很强的依赖性,而经济增长却未有效促进教育投资的增长;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检验了新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滞后性,而滞后期内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先弱后强最后逐渐降低。长期来看,新疆教育投资在滞后期内共为经济增长带来110.629%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安徽省为例选取了1978年到2008年安徽年度数据,利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用协整方法分析了1978-2008年安徽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安徽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5):192-193
借助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1997-2014年重庆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期财政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7154。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重庆市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1—2010年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农村金融并没有很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R&D投入持续增加,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本文主要对中国R&D投入与高技术产品进行协整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R&D投入的变化是引起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变化的原因.本文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2018年地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与房地产投资额面板数据,通过进行面板协整检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大产业与房地产投资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第三产业均为房地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且随着滞后期增加,不同产业与房地产投资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会有所改变;第一产业对房地产投资起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二、第三产业起促进作用,且第三产业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6):42-43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建模理论依据,选取湖南省197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教育投入时间数据序列,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湖南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先期,经济增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投入的增长,在滞后4期开始二者呈现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湖南作为中部人均本科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必须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以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8-200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所统计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检验,协整估计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部门间的短期关系并不明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间为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所研究的问题是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1996—2014年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F检验等方法,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对地方教育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教育投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80—2009年江苏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和检验出口贸易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出口贸易对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出口贸易额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有利于江苏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却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余敏  武戈 《江苏商论》2008,(5):138-140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江苏的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以1985年-2005年间江苏省三次产业能源消费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省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第二产业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8~2007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浙江省1978年—2008年物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物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从短期来看,浙江省每年GDP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7.0069%被修正;从长期来看,浙江经济增长和物流业的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