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16):204-205
在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渐增多,影响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也积累的巨额的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20世纪末,我国4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惊人的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已经超过了30%。从那时起,我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不良贷款是经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银行成本效率反映银行效率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反映的是银行的办事效率,从而可以影响银行对贷款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采用线性规划模型(DEA)来求解银行的成本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银行成本效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仅靠资本不可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提示我们准确地揭示不良贷款比率变化的原因的重要性。本文将因素分析法和贡献度分析法结合起来,选取2001—2007年国内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真实变化及其相关数据,分别讨论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的贡献程度,挖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真实原因,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机构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林蔚 《上海商业》2006,(12):35-3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按时、足额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仅降低了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且,随着外资银行涌入,股份制银行迅猛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使得不良贷款引爆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认为:能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最大威胁的——是由银行坏帐形成的金融隐患。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仍旧十分严重,据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银行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国家的金融秩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纵观全球,大多数的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都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紧密相关。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已成为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文章主要分析了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以及不良贷款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商业银行2018年的相关贷款数据,实证了银行业通过贷款过程化管理,选择贷款成本最小化,能有效地控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研究表明:成本的控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有显著的影响,提高了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管理主动权,能有导向地抑制不良贷款率的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核算各行业的贷款成本与收入,能得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信贷方案。因此,银行可根据企业特点和经营目标,选择不同的信贷方案,进而改善银行效益。由此表明,在不良贷款率逐渐攀高的背景下,成本控制对管理贷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未见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顿,融资的难度增加,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的最终将破产,这必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良率小幅攀升,“银行可贷资金是有的,但不良贷款始终是银行的核心问题,通过保证保险的贷款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个人消费类贷款的风险,逾期贷款在追讨无果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理赔,进而减轻了银行贷款风险。”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看来,这种新的贷款模式可以将银行的贷款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一般因素,如贷款企业自身原因,银行监管原因,法律不健全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原因.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促使不良贷款增长.  相似文献   

8.
鲁淑媛 《商》2014,(15):90-90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各种政策以及国家体制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存在着不良贷款现象,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使我国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潜在经营风险,因此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商业银行贷款环境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当前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存在"实体经济空心化"和互保圈的连锁反应;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建议建立健全银行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信贷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信贷队伍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0.
名言新闻     
宏观经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最新情况,至6月末,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贷款质量5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597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例下降2.65个百分点。央行行长助理李若谷称,4大国有商业银行按5级分类法的不良资产比率为28%左右。此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已明显加快。截至8月末,4大银行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5339亿元,同比多171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多增1242亿元;外汇贷款扭转了1998~2001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年初增加28亿美元,同比多增57亿美元。预计4大银行全年贷款将新增7300亿元,比去年多增加890亿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金融风险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中最为集中和最为突出的问题 ,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不良贷款对银行自身与我国经济的危害以及从银行外部和内部的角度分析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目前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贷款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主要产生于信用风险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困扰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立足于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发展势头过猛,与之相伴的是金融风险隐患。具体体现为:房价过高,且一路攀升,局部地区出现泡沫;房地产业贷款过度依赖银行及假按揭导致大量不良贷款等。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我们要认真严把信贷闸门,谨防房地产泡沫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预期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从而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6):162-163
不良贷款多指有问题的贷款(次级、可疑、损失),是指借款人没能按着原定合同要求履行自己偿还债款的义务,或者有迹象表明借款人按着当前的经济能力不能按着原订合同规定偿还本利的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多方因素下形成的不良贷款直接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期来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支撑能力和放贷能力,长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商誉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不良贷款的增多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通货膨胀、社会危机等等。本文针对中国的不良贷款现状,从内在性入手,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3):195-196
不良贷款多指有问题的贷款(次级、可疑、损失),是指借款人没能按着原定合同要求履行自己偿还债款的义务,或者有迹象表明借款人按着当前的经济能力不能按着原订合同规定偿还本利的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多方因素下形成的不良贷款直接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期来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支撑能力和放贷能力,长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商誉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不良贷款的增多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通货膨胀、社会危机等等。本文针对中国的不良贷款现状,从内在性入手,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控制上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成长性比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贷款的发放和贷款的质量上,加强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在钟新能力上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金融创新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成长性。  相似文献   

17.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18.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受到不少挑战。通过截取2008年3月到2014年3月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季度值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与假设是一致的,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高,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低,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高。因此,可以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入手,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明晰银行产权问题,提升银行工作人员从业素养,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等方式,有效约束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家对于银行前景持正面的态度,更加促进了银行良性循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扩大信贷以支持经济的增长,贷款规模和贷款增速都十分惊人,而在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却实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因此应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防范和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