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金融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农户的金融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征信体系与城市相比也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方案,但当前的政策措施仍局限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面临着较多的现实困难。具有创造力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困境,解决金融供需问题,还引发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化与国际化。互利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使之成了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模式,创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发展和推广农村普惠金融的使命。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与创新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吉林省普惠金融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运用互联网金融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最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2015,(37):173-174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路径。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宽金融市场边界,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能够减缓人民贫困,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金融普惠。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标志着其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村普惠金融又是发展的重点,但是它却受限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一贯特征而举步维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农村征信系统尚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全、农村金融基础条件差。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文章指出互联网金融契合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的征信系统;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制环境;强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互联网对惠普金融的推动作用,以及惠普金融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科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金融业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已经快速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互联网+"战略提出后,更是极大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战略就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安全性等问题也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是以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为例,剖析互联网金融给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带来的挑战,希望能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与金融迅速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关键途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有利于为普惠金融实现信息对称、有利于让普惠金融更高效、有利于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对惠普金融的发展,我国应当关注对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惠金融,并参与其间。同时,还应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完善征信体系,进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我国兴起.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金融模式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创新以及转型,金融工具作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充分利用金融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举措。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在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结构、改变农民对金融的看法等多个维度为深化农村金融普惠性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所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践为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对安庆市农村地区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并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本文认为,金融业发展进入政策机遇期,互联网金融地位合法化,传统金融加速与互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挥"核心"作用需要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尚显不足,而民间金融却日趋活跃,并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需求,在大力发展农村正规金融的同时,还应积极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信息背景,借助互联网产生的金融管理模式以及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金融的覆盖范围得到拓展。本文对普惠金融含义及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其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一些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与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近几年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农村金融一直处于发展落后的状态,普惠金融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逐渐被关注;文章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开始,具体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互联网+农业"推进普惠金融的方式以及可行性进行探究,最后给出现阶段我国从农村入手推进普惠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为现有农村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出发,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农村金融行业对人才提出的新技能要求,并根据农村金融岗位的需求特点,构建互联网金融视野下的农村金融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筑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条件等,以实现实践育人功能,为互联网金融顺利进军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物,有着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区域金融创新的新动力,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很大。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概念和发展现状,其次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区域金融创新的相关性,最后对如何促进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村普惠金融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断优化,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提出一些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并对我国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本文认为,金融业发展进入政策机遇期,互联网金融地位合法化,传统金融加速与互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得格外迅速,因而互联网金融也进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在金融行业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对其他金融形式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以其方便、快捷与新颖的交易方式在用户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办理金融业务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传统金融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冲击作用,本文就针对互联网金融的问世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