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2.
陈鹏飞 《魅力中国》2011,(7):305-306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以法律手段保护食品安全成为必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违法犯罪频发,现行刑法规制力不从心。刑法学界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国外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法网严密,科刑趋重。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和美的食品安全立法背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与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发达的国家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和行政事业寻找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立法滞后和制度设计的问题造成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陷入困境,迫切需要从完善立法、培育专业化的司法社工队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司法社工介入的独特功能及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所贯穿的刑事政策一直是犯罪化和刑罚化;鉴于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框架下,未来的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较为严格的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继续推进严重的环境危害行为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大刑罚制裁的力度,包括适当提高有些环境犯罪的最高法定刑限度并且设置多元化的刑事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鹏 《魅力中国》2010,(8):107-108
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与国外刑法原则上不处罚犯罪预备的普遍做法相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法治建设目标的确立,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不合时宜,且与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等法治原剐相冲突。  相似文献   

8.
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假羊肉、毒生姜,大米镉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通过对山西省食品安全犯罪现状调查的分析,从而找出食品安全犯罪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蕾 《魅力中国》2014,(25):291-291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以法学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完善公民食品安全权相关立法,以期为公民食品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夏五一 《魅力中国》2010,(32):144-144
单位犯罪,是我国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1997年刑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单位犯罪制度在我国法典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单位犯罪的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本文中将回顾单位犯罪的立法演变,分析单位犯罪及其承担刑事责任的特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提出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将"公益诉讼"纳入法律的范围,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加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公众造成不安和恐慌的同时,也不断蚕食了国家行政机关、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严。为了保护公民利益,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出发不断努力探索。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还存在很多的空白。文章通过对"公益诉讼"的深入剖析,论述构建完善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希望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将受到严重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做系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张捍 《中国城市经济》2010,(7X):229-229
当前因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案件为数不少,而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它不仅导致夫妻反目,有的还发展为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妨碍两个文明建设,成为巩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障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念,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我国构建谐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为了更好的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从立法上加强对第三者的处罚,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03年4月16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这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然而,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苏丹红一号"风波……特别是最近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除了生产商、经营者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外,还在于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要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洪潮 《魅力中国》2010,(3X):230-231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结构迅速形成,老年人犯罪正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并不明确,因而,在实务中往往造成司法的不统一,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本文着重总结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司法现状,根据全球刑罚轻缓化处理的趋势,分析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处理的必要性与正当性,最后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犯罪特点,根据古今中外有关老年人刑事立法经验,提出我国老年人犯罪轻缓化处理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为刑事犯罪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国家立法以及开发、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等方面遏制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象不仅在数量上逐年上升,而且案件种类不断增多,细化趋势也很明显。自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的刑法立法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特点突出,非犯罪化占得比例极少,犯罪圈扩大化特点明显,影响刑法立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主要对犯罪学的应然与实然之罪理论、刑法立法的谦抑性原则、犯罪圈扩大化的价值追求等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标准的立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仍旧沿用的是我国刑事立法在1979年的相关规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在急剧上升。伴随着犯罪年龄的年轻化,使得我国刑法对于不到入刑标准的未成年犯罪的威慑力成为虚设,大量的未成年犯得不到惩罚,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鉴于此,笔者建议应当适当调整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卫东 《魅力中国》2010,(3X):237-237
<正>我国《刑法》规定了20余种滥用职权犯罪,但纵观这些滥用职权犯罪规定,有一个明显的立法缺陷,就是其犯罪主体均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不包括国家机关,也就是说我国刑法未规定单位滥用职权犯罪。这与打击单位滥用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