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他们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消极情感较低;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素质教育层面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世界观决定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而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理想和信念是否崇高、道德品质是否端正,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乃至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职业幸福感降低将严重影响其工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到其专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专业发展。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视角出发,探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积极心理学里,主观幸福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从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尝试了解教师目前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是实现国民幸福的题中之义。我国居民家庭的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越来越普遍。在亲子分开居住情况下,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影响中老年人幸福感。同时,子女住处距离远近以及亲子间联系频率也会对中老年人幸福感产生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交流的频率越低,父母幸福感越差,但经济支持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情感交流的影响则是显著的;非同住子女居住距离越远,父母幸福感反而越强,而联系的频率越低,幸福感越弱,然而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非面对面联系频率的影响则是显著的。因此,除了对中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外,亲子间情感交流对中老年人幸福感更为重要。中老年人越来越能够接受亲子非合住的居住模式,在非合住而面对面联系不便时,子女增加非面对面联系频率也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因素、亲情因素、理想实现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变异产生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情感问题、学习和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由于经济贫困,生活压力大,存在自我价值感低、人际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现象。论文通过总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从心理脱贫、经济脱贫和心理疏导三方面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杨德 《企业家天地》2007,(8):147-148
为了了解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从社会支持影响角度来探讨主观幸福感的评定,采用现有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10个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警院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理想均值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与以往研究相比,明显偏低。同时发现社会支持对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能够有人与其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尤其应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观幸福感可以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新媒体的使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根据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欣慰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后续满意的综合性评价,获得主观幸福感。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应对新媒体,需要重点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可以考察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服务对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他公共服务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2)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农村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对农村非老年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3)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东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对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4)人均收入和相对收入是农村非老年居民和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大小呈现“西>中>东”的趋势。鉴于此,构建提升国民幸福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生领域的政策支持都是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地位的边缘化和模糊性、职业发展的无助感和低成就感造成新建本科院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淡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培育和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成人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方面需要我们以关怀的理念为成人教育教师提供物质关怀,奠定其幸福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倡导情感管理,提升其幸福的指数;同时,更要通过营造组织支持环境、民主制度环境和自由学术环境,促进其职业幸福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想模糊、信念缺失,思想独立、生活依赖,学风涣散、偏科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创新理想信念、人文素质、情感艺术、心理健康、制度纪律等教育方式方法,才可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提升国民幸福感。基于体验价值这一全新视角,聚焦旅游的微观家庭团体,采用准自然实验样本和具有大数据关联分析特点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成员幸福感的重要组成要素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家庭旅游过程中,旅游体验通过感官及功能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等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旅游参与行为显著影响着家庭成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结论明晰了旅游体验因素对家庭旅游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机理,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道德品质教育 ,不仅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同时 ,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从知、情、意、行的角度概括其构成 ,可将其理解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促进 ,不可分割 ,构成有序的道德结构体系。本文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 ,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同年级、不同学业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的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积极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人际关系,建立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德育教育方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不仅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心理控制源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以及国内近十年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抑郁水平、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改善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