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银行家》2014,(5)
正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4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强在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保障客户支付交易安全。《通知》延续了银监会于2014年8月下发的《加强电子银行客房信息管理有关规定》,2014年1月央行下发的《关于加强银行卡管理业务的有关规定》、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出发,对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了细化规范,涉及客户身份认证、信息安全、交易限额、交易通  相似文献   

2.
事件     
正银监会发布10号文银监会、央行联手下发文件,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业务进一步提出规范,对合作中的身份认证、交易限额以及风控进行了细化。4月9日,银监会及央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目的在于保护商业银行客户信息、资金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对商业银行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关联进一步规范,加强了客户金融信息的安全防范管理。这是自3月份人民银行就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并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以来,加强第三方支付安全风险防范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的合作业务主要涉及网银支付、快捷支付、聚合支付、第三方代扣和第三方POS收单等。但随着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风险、客户资金安全风险、洗钱交易风险、银行声誉风险,对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从机构管理、资金安全、交易监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四个维度,明确审计查证思路和重点,帮助商业银行提升风险防范与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是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的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子商务市场开拓上能力明显强于商业银行,但大型商业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手续费具有定价优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除了支持多家银行接入,方便不同银行的客户外,在支付到账时间、支付安全、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都不如商业银行在线支付.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差别化经营,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标准化在线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阿里日子不好过,第三方支付再受重创。中国金融未来将走向银行主导、信用卡支付为主的模式。4月10日,一份名为《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10号,简称"10号文")的文件正式下发,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这似乎破除了央行与银监会不和传闻,起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14,(5):10-10
4月10日,一份山银临会和央行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0号文”),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提出系列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8.
严政 《云南金融》2012,(6X):241-241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支付工具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支付结算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资金监管,逐步为广大的商家和客户所接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互补和竞争关系,本文从银行角度,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严政 《时代金融》2012,(18):241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支付工具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支付结算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资金监管,逐步为广大的商家和客户所接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互补和竞争关系,本文从银行角度,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0日,一份由银监会和央行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0号文"),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提出系列明确要求。点评:10号文表面上厘清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关  相似文献   

11.
银行是最早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组织机构,银行支付曾经长时间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拓展了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赋予了第三方支付新的、更深内涵,使得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从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成功的原因;然后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定位、银行内部客户管理职责以及支付结算政策环境等三个角度研究了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挑战,与之实现真正共赢的问题;最后,本文引入交易银行服务理念,提出了做大做强银行支付,推动支付结算业务升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主体分为两类,即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络交易中的作用是作为第三方信用中介,有效降低网上交易风险,改善网络交易环境,大幅度提升交易成功率.本文就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业务合作模式及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勇 《征信》2016,(2):82-85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已不容小视.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携手开创第三方支付发展之路.在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入合作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随之而来,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法律风险防控势在必行,应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多方入手,保障健康有序的金融合作秩序.  相似文献   

14.
李瑞红 《国际金融》2013,(10):65-70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付平台进行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这些独立机构与商品所有者及相关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保障能力。买方选购商品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方支付以其灵活丰富的支付方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给传统的支付体系带来挑战和冲击,其风险极易向银行业蔓延。本文简要介绍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现状,并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合作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勇 《甘肃金融》2016,(2):45-47
文章介绍了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立法概况,之后分析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业务合作存在三方面的风险,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体风险、用户资金安全的风险、利用第三方支付从事违法活动的风险,最后从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业务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高速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中客户备付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特征,重点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客户备付金抽离问题,分析其微观形成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并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用金抽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客户备付金抽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客户支付行为的影响,央行的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既有正的利益促进作用,又有相反方向的利益减少影响。最后,结合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抽离的必要性,提出从根据中国国情完善监管框架、多方协作以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性、依据大数据时代优势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监管等方面完善监管政策,实现既控制风险,又鼓励金融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虽然延续了去年的红火,但是不同的是,监管随之跟进,让互联网金融创新有了更多理性规范的意味。 4月21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对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进行警示,指出网络平台打着"民间借贷"旗号非法集资风险日见凸显。而在此前,银监会和央行联手下发《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10号文"),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19.
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业内学者从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业务板块进行了分析研究,但从合作的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文献资料较少。本文以某大型商业银行为例,从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快捷业务合作的角度出发,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合作对商业银行储蓄、资产等零售核心业务发展的影响,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迅猛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结算,但第三方支付的线上支付特性使得客户身份信息难以被充分识别,这就为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第三方支付机构实施洗钱犯罪活动提供了可能。本文立足第三方支付"断直连"的政策背景,针对大数据时代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监管难题,提出构建以网联平台为核心,由客户身份信息收集系统、区块链云备份系统、反洗钱监测平台和大额可疑交易自动告警系统共同构成的反洗钱监管新机制,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监管由注重事后处罚的"机构监管"模式,向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罚并重的"行为监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