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5年前,报社安排我在重庆的街头采访一个捡垃圾的人。那位捡垃圾的人叫张春山,甘肃天水人,24岁。他穿白衬衣白手套,戴草帽,手中拎一铁弯钩。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居然干干净净。张春山告诉我,他喜欢这样一套一成不变的"行头",还纠正我的话:"我们不是捡垃圾,是拾荒货,知道不?您千万不要弄错了。"我一愣。在我的家乡四川,也有"拾荒货"这一说法,其实与捡垃圾是一回事,只是前者叫起来是  相似文献   

2.
星河 《中国广告》2003,(1):103-103
1.阶梯定位的概念定位是对消费者有限心理空间的有效占有。阶梯定位则是利用消费者阶梯认识规律所进行的定位方法。我们的心灵并不是一块白板,我们接受任何新事物都是建立在旧事物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只能通过旧概念去理解新概念。例如,我们要理解"手提式电脑"这个概念,必须经过"计算-存储-电脑-个人电脑"等几个概念阶段。只要我们把握人类认识事物的这种独特规律,找到合适的阶梯,就能为产品找到既独特又容易被接受的位置,做出有效的定位来。2.找准阶梯是阶梯定位的要点当年 email 服务刚刚推出的时候,大众并不领情,迟迟打不开市场局面,后来他们发现问题在于消费者根本无法理解这一全  相似文献   

3.
最近从一家媒体获悉上海"一城九镇"动工了:将上海市郊的九个江南小镇改建成有意大利、德国、荷兰等风格的欧洲小镇,它们就是上海周边的"新裙子".这些年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渐渐令人麻木,但是如此宏伟的计划还是让我一愣一愣:毕竟是跟国际化最接近的大上海啊,造城都这么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林先生去一家中餐馆,要了一份汤。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这么大一盆,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你没说是要一小碗汤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5.
<正> 2002年2月9日上午,长春市某印刷厂厂长吕某的办公室走进一名青年男子,对着他就叫:"大舅!"吕某一愣,没认出来他是谁,那男子自我介绍起来:"大舅,你最好的朋友是不是袁××,我是他亲外甥。"随后,这男子说他刚调进某局稽查大队任大队长,当晚要请客,邀吕某赴宴,并说16时来接他……那男子临走前对吕某说:"我们刚扣了一批中华烟,大舅要不要?100元一条,要我就给你留一箱。"吕迟疑了一下说,"我手头只有1000元钱。"没关系,其余的我给你垫  相似文献   

6.
<正>"能把我们老同志的困难问题放在心上,急老同志所急,办事情一抓到底,认真负责解决问题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使我们很受感动。这也体现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后,离退休干部局干部转变作风的新面貌……"近日,一老干部在给国家发展改革委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发来的感谢信上写道。从离退休干部局了解到,自委党  相似文献   

7.
<正> 闹市区,一家装修颇为考究的快餐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清新的风格招揽着食客。特别是到了中午,更是食客如云,座无虚席。某日,与一友慕名而来。朋友点了菜,领了啤酒,交了21块钱,我们在餐桌旁边等边聊天。不大一会儿,服务台响起一女高音:"二十一块钱的,端茶!二十一块的!"朋友一愣怔,是喊自己的,慌慌然到服务台去端菜。  相似文献   

8.
我这辈子只坐过一次免费的出租车,在北京,从西山饭店到中央台的梅地亚,开了一个多小时,司机是80后小张。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列席中南海常委会,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国家大事,所以一上车,小张先向我通报了打老虎的近况以及即将被打的大老虎名单,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接着,我问他:“您这辆车是您自己的还是公司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个建议是在两个时期的背景下确定的,有两个定位。一是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小康目标到现在已经是最后五年了,所以"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这是一个时期,一个定位。二是"十三五"规划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为新常态不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涨价最快的食品中,普洱茶可值一提。其一,提到普洱茶,很多人一样可能和我的反应一样:"能喝的古董"。这是普洱商们为普洱茶作的形象定位,单从形象推广上来讲,他们作到了,效果还不差。但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人,我则觉得这个定位有点怪,不是不好,而是有点不对劲。普洱茶被当作"古董"来卖,在现在的"炒股潮"、"古董热"、"兰花红"投资热的大背景下,一个"能喝的古董",确实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从现在开始我们江苏卫视的定位就是:中国情感特色频道。盼这一天我已经盼了25年。我在1980年进江苏电视台至今,1997年上星一直到现在,已经有6年,我们江苏电视台经过了6年的摸索,或者我自己经过了25年的探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定位,我要为这一点欢呼,这是我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我们的定位上应天时,下和地利,中得人和。为什么说上应天时?古人和圣人曾经说过"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凡感人心者必先以情",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人类除了粮食、空气、阳光以外的独特的、缺一不可的情感需求,所以定位于情感是上应了天时。下和地利,江苏是一块多情的土地,中国第一部情书,也是唯一一部情书《红楼梦》写的就是我们江  相似文献   

12.
朋友们都说我财商高,“天生是块做买卖的料”,夸得我自个儿一愣一愣的,心想这是说我吗?哪儿对哪儿呀。想一想今天能够成为朋友们所说的“成功商人”,还得“感谢”没下海以前我单位的头儿。大学毕业后我分到了外贸部门工作,尽管活儿干得不错,可嘴皮子功夫不行,不懂得如何讨领导欢心,也算是年轻气盛、书生意气吧。一次与领导争执之后我一跺脚就选择了一条不要领导的职业道路,得,咱自个儿给自个儿发工资吧。没想到6年下来,我不仅给自己发了工资,还能管40口子的人吃马喂。公司也从刚开始租赁的民居单元搬到像模像样的办公楼里,在北京和唐山还分…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端酒店市场很大,我们不可能独占。有竞争才有进步,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中端市场的目标定位,我们7年前就已经看到了,中产阶级的增加,这部分客人一定是未来市场的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天,我走进一家书店,一本杂志翻了没几下,便听到身后的售货员小姐喊到:"看杂志的,看看目录就行了,不买别动,看好了快来交款."我听到喊声一愣,是  相似文献   

15.
朋友们都说我财商高,“天生是块做买卖的料”,夸得我一愣一愣的,心想这是说我吗? 想想今天能够成为朋友们所说的“成功商人”,还得“感谢”没下海前我单位的领导。大学毕业后我分到了外贸部门工作,也算是年轻气盛、书生意气吧,一次与领导争执之后我就选择了一个没有领导的职业,得,咱自个儿给自个儿发工资吧。  相似文献   

16.
许琨 《消费导刊》2009,(5):68-68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曾经爆发过一次金融危机,在那段被称为"大萧条"的危机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底,又一场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逐步演变为全球性质的金融风暴。对我国来说这场金融风暴既存在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主要要看我们如何去应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市场定位。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对投资者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果冻时代艺术展"里看到很有趣的"屁球"系列漫画,一看作者,是以前大学里学弟的名字,抱着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人的想法,打通了盛冬亮的电话,果然是同一个人,于是感叹世界真小。几年不见,他已经在创意产业小有名气,谈起自己的梦想眉飞色舞,让听的人不知不觉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18.
星河 《中国广告》2002,(12):100-100
什么是强势定位?我们理解的定位,是品牌对于消费者心理需求空间的有效占有。而强势定位,就是在消费者有限的心理空间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空间的有限性,这一重要位置就意味着市场的重要份额。强势定位不等于"第一"定位,也不等于领导者战略,因为"第一"的位置,"领导者"的座次,都属于市场的稀有品种,要达到这一层次,既需要企业与品牌的实力、决心,也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市场机会,正因为这样,很多企业就会感到它们是不可企及的。而强势定位则是市场一定阶段时,品牌抢占市场有利位置的一种努力,是任何一个品牌都可以尝试的营销与广告策略。事实上,国内很多品牌正是由于对强势定位的认识不清,虽然较早进入某一领域,并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却在机遇的把握上患得患失,以至错失占位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9.
王振家 《光彩》2013,(4):10-11
2013年2月22日至24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年会期间,与会嘉宾在主题为"传统企业盛衰启示录"的分论坛上,就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均豪:传统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进行源源不断的创新.我们企业一开始转型时,找不到现代服务业的标准,于是我就给企业找了个定位:"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服务、中高端的定位、高技术的运用、高效益的回报"——这"五高"是我们定义的现代服务业标准,集团下面各个板块始终围绕这"五高"转型.  相似文献   

20.
曾朝晖 《品牌》2002,(6):56-59
<正> 每一位成功的人,实际上都运用了"定位"的理论。如果你还不懂这一策略,无疑是把机会让给了你的竞争者。从传播的丛林中突围这是一个传播堵塞、信息拥挤的时代,甚至比我们每天上班时拥挤不堪的交通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即使是一位普通上班族,他每天所接触的信息也不会少于200条,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