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经济增长17.45%,增加值达20740亿元,占国民经济增加值总额的27.7%。1998年乡镇企业必须保持18%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全国国民经济实现8%的增长速度。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8%,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000亿元,比“八五”期末净增27267亿元。乡镇企业经济年平均增长15%,到2000年增加值达到30000亿元,比“八五”期末净增15465亿元。这样,到200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被誉为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一大亮点."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0%,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50%,外贸出口商品交货额净增量的45%,全国税收净增量的25%,均来自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乡镇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87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75%;实现税收6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1%;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63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35-6%。今年上半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48亿元,税收28-6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和16-42%。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省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乡镇企业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对金州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来自区乡企局统计,预计到2000年末,金州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可达172亿元,为“八五”末的2.5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9.8%,其中工业增加值可达90亿元,为“八五”末的2.1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5.5%;出口交货值可达67亿元,为“八五”末的2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4.9%;实缴国家税金可达4亿元;利润总额可达56亿元,为“八五”末的1.8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2.5%。五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的发展要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发展,应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镇化既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艰巨工程。乡镇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发展起来的。到1999年底,全国乡镇企业达2071万个,职工1.27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全年实现增加值24883亿元、出口交货值7744亿元、利润总额598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90亿元、支付职工工资6597亿元。目前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工业增加值的49%、出口交货值的38%、…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2002,(5):36-36
浙江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年,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255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88%,企业增加值283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09%;实交税金362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收入的50%来自乡镇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实现了“五分天下有其四”。浙江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浙江自身来看,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  相似文献   

7.
一、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省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占全省经济的二分之一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87亿元,使全省农村经济出现了农、工、商、建、运、服、饮综合发展的新格局,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75%。在县市、乡镇一级,乡镇企业地位、作用更为明显。全省企业“十强”市中的仙桃市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9.26%,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7.of%;天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和1995年的实绩表明,乡镇企业已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1995年,江苏省乡镇企业约完成总产值8600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7800亿元,全省1200万乡镇企业职工,共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工业生产总量和利税总额均比上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9.
我市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推动"乡镇企业经营国际化、布局园区化、投资多元化、主导产业特色化、经营主体民营化"的战略性转移,实现了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55.2亿元,上缴税金7.04亿元,对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49.8%;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3%;乡镇企业职工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7%.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我市乡镇企业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较快发展之后,进入了调整提高阶段.到2001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6.5万个;从业人员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4%,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增加值82亿元,占全市GDP的26%,实交税金3.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2%,提供了36%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但是,乡镇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全面增长】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5亿元,比1994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9.6%、12.1%和28.1%;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0.5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5亿公斤,分别比1994年增长34.7%和9%,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33.89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32.1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0.5%和12.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8.9亿元,营业收入145.6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8.6%和29.8%;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8.61亿元,比1994…  相似文献   

12.
【1995年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八五”计划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4.5亿元,比1994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50.5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增长9.4%。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种植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199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52.4万吨,比1994年增长5.6%;油料总产量3.7万吨,增长27.7%;蔬菜总产量56.5万吨,增长26.9%;水果总产量13.7万吨,增长34.7%;棉花总产量1.6万吨,减少5.5%;…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2005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23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0%,实现营业收入205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42.4亿元,同比增长13.07%与同期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增加值增长率基本持平,这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越快对国家的贡献越大。省内县域经济财政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乡镇企业,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原因何在?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吕中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桥》2001,(6):32-33
我市是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的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中平坝面积596.75平方公里,占47.9%.全市共有26个镇(乡),总人口为51.4万.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市乡镇企业2000年发展到7439个,企业职工已达89966人,占全年农村劳动力的36.29%,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5.2亿元,比1978年增长58倍,占全市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5.03%.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宝鸡市在发展乡镇企业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四轮驱动”,收到了明显效果.全市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1.8万户,固定资产原值47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3%;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6%;乡企  相似文献   

16.
【1995年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亿元,比1994年增长7.3%;粮食产量在大灾之年达到6.99亿公斤;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3亿元,比1994年增长33.9%,跨入了全省百亿元大区的行列;地方财政收入3.37亿元,比1994年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869元,比1994年净增15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34亿元,比1994年增长34.5%;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5.8%,基本实现了15%左右的控制物价目标。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抗灾救灾成效显著,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是1995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比1994年增长15.6%;农村经济总收入5.88亿元,比1994年增长11.1%;财政总收入2836万元,比1994年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比1994年增长5.1%。乡镇企业唱大戏。1995年,乡镇企业成为繁峙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总产值7.89亿元,比1994年增长31.6%;营业收入7.01亿元,比1994年增长44.6%;上缴税金1545.6万元,占总产值的2%。特别是上缴县内税金达到1245.7万元,占全县上缴税金总额的64%,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4%。该县发展乡镇企业一是以优势产品为龙…  相似文献   

18.
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历史来看,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小企业的增长要快于大型企业,因而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大.据统计,1986年到1994年末,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而同期中小企业增长率超过30%.据1995年统计,在我国全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总数占99.9%,总产值占72.9%,就业人员占83.2%.应收税金占52.2%.中小企业每年完成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近20年来,尤其是在近几年国有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持续高速增长,在中小企业当中占多数的乡镇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增加量的30%,工业增加值增加量的50%来自于乡镇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长治市国内生产总值97亿元,比1994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2.6%;第二产业增加值50.3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6元,增长20.8%。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1995年,长治市农业总产值33.5亿元,增长15.4%。夏粮因春旱减产51.2%,秋粮特大丰收增长39.3%,全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94年增长10.3%,比历史最高年1993年增长2.8%。油料、蔬菜、水果和主要畜产品都大幅度增长。乡镇企业超常发展,总产值162.8亿元,增长61.6%;总收入143.9…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02,(10):35-35
就业岗位多,准入门槛低,用工制度活,浙江乡镇企业已成为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迄今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员工已达929.52万人,从业人数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均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决策带了一个好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现有各类所有制企业108万家,为大批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和再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据统计,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的员工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比重已达到42.8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于乡镇企业,在20岁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村青壮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