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商》2016,(2)
社会政策过程包含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四个过程,政府作为政策过程中的主导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政策从形成到终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协调,仅仅由政府作为唯一主体进行决策是不够也是不合理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参与主体还包括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如何让社会政策有效发挥其作用,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参与,本文就公民社会的特征论述了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治理理念的提出,中国危机治理发展轨迹逐渐由政府危机管理转向危机治理。现代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不仅涉指政府,媒体、民众、非政府组织也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参与和协作的力量。实践中它还通过在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需要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多边合作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应对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管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边界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北方经贸》2010,(6):99-100
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有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如何协调各主体的利益,确定各主体在危机处理中的参与边界,达到制约中的平衡,从而节约危机管理成本,提高危机处理质量。结合当前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探索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边界关系,进而明确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各主体参与的角色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孙策  李艺博 《商》2014,(42):72-7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危机越发频繁和复杂。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等多种理论的支持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多元治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并对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频频爆发,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治理的核心在于主体应多元化并相互配合,强化政府的主体地位,培育企业或者营利组织的参与意识,提高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加强社区和志愿者的基础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发的公共危机成为我国社会管理中的重大挑战。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危机应对,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形成多元治理是我国当前有效应对危机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存在着社会力量主体意识不强、整体联动乏力等问题,据此,分析多元主体的治理思维转变、促进各主体的高效联动,以实现多元主体的良好契合,探索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商》2015,(44)
近年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治理的成效日益显著,学者们开始尝试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危机应对及治理模式。公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以及公民组织参与危机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更具现实可能性。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不同的参与主体入手,对比分析中日地震的灾后应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各主体协同应对公共危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昂远  安程程 《商》2014,(52):383-383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从而不断推进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了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和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网络结构和利益关系。分析发现,节能减排与社会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可以很好地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倾向存在着差异给节能减排政策执行造成了阻碍,降低了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0.
卓苗苗 《商》2016,(4):41-42
在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下,公民这一主体常被忽略。本文重新挖掘公民参与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对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解释,认为要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效率,就要保证公民参与的有效性,这不仅要外部因素的推动,还要内部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有关公民参与的研究既有政治学的视角,也有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公共行政学视野里的公民参与研究涉及到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表达利益需求,使政策更具有回应性,更符合民众的需要。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对公民参与的作用需要作辩证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政策过程中融入有效的、积极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2.
各国公共住房金融政策概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与住房市场价格的巨大差距问题 ,各国均推出了解决的具体政策。美国、德国、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的公共住房金融政策各有特点 ,值得我国在制定公共住房金融政策时加以借鉴。瞄准低收入群体大力发展住房金融 ,以政府为主体 ,用法律法规推动房改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连新凯 《商》2014,(49):118-1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经济学理性的政策制定越来越依赖于经济主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心理因素对政策变革的影响。从基于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入手来分析一定情境下“在位者”①和民众面对政策改革的反应,可以解释和揭示改革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困难所在;通过行为经济学实验研究可以证明利用心理因素进行政策改革的可行性。这一切都说明,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加强对人们心理的分析,尽可能考虑民众心理因素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会极大地增强政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霍晓英 《中国市场》2013,(31):83-87
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作为主导和核心,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主体在公共危机的各个阶段相互合作,已经成为今后危机管理的重要趋势。目前,在公共危机多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多元主体的职责不清,多元主体各自所代表的多元利益、多元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多元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主体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对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多元主体最优合作形成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应当以政府为核心,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将其进行消除,从而在应对不断涌现的各类公共危机中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优。在排除障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职责,通过制度安排化解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提高各主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2):45-46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在目前空气污染情况严重的背景下,本文选取《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一政策中的公众参与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政策制定为视角,探究在政策制定的不同阶段,公众参与的特点、形式等。在此基础上,对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政府为主体,针对公众参与在数量、质量和秩序上的问题,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分别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素宁 《中国市场》2013,(45):179-180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因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资源整合难度大。本文分析了政府、学校、企业三大推进校企合作的主体在资源整合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当前我国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提出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搭建校企合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创新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商》2016,(7)
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趋势下,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常态。但将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置于跨区域这一新背景中,其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以尼泊尔地震为例,分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跨国救援过程中中面临着的能力不足、合作层次低,缺乏沟通及角色定位偏移等困境;最后结合具体问题,构建参与行动模式,以期望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提供行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公共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政府内部多层次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忽视了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从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进行协作性管理的原因出发,分析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四大主体,即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媒体和公众,在协作性管理中的具体协作方式、协作现状和协作困境,力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找到地方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地方政府必须以"公共性"统领危机公关的全过程,有效规范政府危机公关的主体—政府层面:即政府本质、价值理念、权力来源、活动依据;传播—媒介层面:即资源公有性、信息公开性、手段公治性、沟通平等性;客体—公众层面:即公权主体、利益诉求、公共舆论、参与需求等,以便及时有效处理危机,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政务微博是我国政府专门设立的官方微博,其主要职能是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倾听民众呼声、做好舆论导向、树立政府形象,为民众充分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便利。政务微博是利用新型的网络平台作为起点参与建设服务型社会、创新型社会、诚信社会的一种联合体系,从而提升社会和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互动,使得政府政策贴近民意,有助于推广宣传政府政策、集中民智。将政务微博推广到公共管理中去实践网络问政,确保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政府和官员的职能作用,避免形式主义的产生从而脱离群众。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县政府,同样也是为了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