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有企业权利配置模式是与其独特的治理目标相联系的。针对国有企业剩余权利配置扭曲导致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理论及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等理论,提出“最小治理成本原则”与“最大治理收益原则”相机处理的权利配置方式,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权利配置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  相似文献   

3.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4.公司治理的形式多种多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孟猛 《商场现代化》2014,(11):89-9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其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极大不对称分布。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数理模型,本文证明在国有企业现有的董事会结构中引入职工董事可以形成对控制性股东的制衡,从而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随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职工参与对控制性股东形成制衡的作用机制并就职工参与剩余控制权分配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当前  相似文献   

7.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商》2015,(42)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全面深化进行,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就需要在财务治理权的配置上科学合理化。公司治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财务治理来得以实现的,所以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问题就成了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特征及原则加以阐述,然后就公司财务治理权配置的问题及思路加以分析,最后探究治理权配置的优化策略,希望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严重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解决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冷淡”的核心却不在国有企业,而在于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股权过分集中 ,决策政企难分 ;代理成本过高 ,代理效率低下 ;治理结构失衡“内部人控制严重” ;董事会运作失范“新老三会”并存 ,激励约束不健全 ,企业家成长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国企治理结构的对策 ,借鉴外国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 ,创造企业家成长环境 ,使之推动企业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政企职责不分,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其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只关心股权投资者在公司中的利益,所设计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和债权人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当中发挥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做到实行政企分开,产权多元化;要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成熟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产权市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产权市场建设和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文章认为,产权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市场交易主体的培育和规范,对交易客体的评价和确认以及交易中介的建立和规范等三个方面;国有产权出让具有一般性,它要求国家行为必须符合市场规则,也具有特殊性,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培育产权市场和规范产权市场等三重作用;国有产权存在、运作和管理具有双重目标,即赢利和宏观调控,两目标如何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可同时实现时如何取舍等是现实的决策和操作问题;国有资产的评估价值只是交易价格的参考,资产值多少钱仅是评估问题,而资产能卖多少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国有资产产权瑕疵、职工补偿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等必须靠政府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企业产权效率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效用函数模型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的行为与企业产权效率的关系 ,评述了已有的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产权效率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对企业所有权分配的研究令人关注,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剩余控制权进行了分割,提出企业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与终极剩余控制权的融合体,并对所有权最优安排进行了讨论,认为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是现实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理论基础并不可靠,实际操作更不现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控制着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资本市场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又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从融资体制、产权改革、企业治理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互动关系,认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能优化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同时国有企业融资体制、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二者是互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Ineffici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were compelled to restructure to remain competitive, which resulted in phenomenal economic growth. While economically successful, China did not initially have any indigenous laws to regulate companies or control this growth, so Chinese lawmakers had to transplant corporate laws from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this transplantation process did not occur without problems, and certain domestic attributes had to be supplemented in corporate legislation to correspond with Chinese socialistic objectives and cultural valu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ey attributes of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shareholders’ rights and, in the process, highlights provisions that are peculiar and characterized as uniquely Chinese, ultimately raising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for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评价因素认同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评价在薪酬设计与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国有企业开展岗位评价的重要性。在文献检索和对50多个重要岗位的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某大型国企《岗位价值因素评价问卷》,根据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的结果,提取出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岗位评价因素体系,并对研究结果在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汤业国  徐向艺 《财贸研究》2012,23(2):127-133
以股权激励的利益趋同效应假说与壕沟效应假说为基础,利用中国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经营者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基于终极控制人的不同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小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终极产权性质对这种关联性具有显著影响,即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从本地任职视角,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在获取政府补助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概率和数量。基于产权性质角度的进一步经验证据揭示,国有控股显著地抑制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丰富的社会资本如被恰当运用,可以帮助企业获稀缺的补助资源,但这一过程会受限于产权性质,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难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