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中国央行选择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然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是: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能够被中央银行所独立决定。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控制将毫无意义。本文在介绍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央行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 《南方金融》2003,(12):24-26
我国货币供应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预期目标之间的非相关性再次实证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命题。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波动.更为根本的是它冲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央银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变量,降低内生性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在内的经济学家大都将货币供给看作外生的,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构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事实上,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它还受制于客观经济活动,表现出一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在内的经济学家大都将货币供给看作外生的,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构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敏 《浙江金融》2007,(4):17-17,16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22日,央行在继去年9月将未到期正回购转作央行票据以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首次贴现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这是央行今年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标志着中央银行票据正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本刊记者就出台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中央银行票据的特点及其政策效应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记者:人民银行自1998年恢复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来,一直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要操作工具,并且保持了货币供应量的稳步增长,成功实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目标。当前为什么要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  相似文献   

7.
基础货币内生性对中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比较,指出我国基础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增强,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可控性下降。在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也应逐步转为货币市场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中,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比较,指出我国基础货币的内生性正在增强,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可控性下降.在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也应逐步转为货币市场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不断大幅增长,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从理论上讲,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当中央银行只是通过单方面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整GDP的预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就有可能会直接促进或抵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效果,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李凌 《济南金融》2008,(3):22-25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下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操作迅速、灵活性、流动性、可逆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给量。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中央银行做出反应,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调控它。本文运用了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中央银行票据交易与货币供给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基层央行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行使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再贴现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相似文献   

13.
内生金融理论视野中的基础货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金融理论认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内生决定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金融理论的主要观点 ,然后在此视野内 ,分别考察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四种方式的内生性 ,最后得出要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的启示 ,建议中央银行采取古典的货币供给模式和“钉住利率型”的中介目标 ,以此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此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构建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研究王勋培,孔迅公开市场业务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最灵敏最有效的手段,其主要传导过程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或收缩银根之目的。我国中央银行从今年起也开始公开市场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影子银行的本质是信用中介,其具有的信用创造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本文重点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加大了央行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调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难度,放大了金融风险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挑战。最后,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西方货币供给理论,是我国近五年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眼前治理整顿时期中央银行宏观决策过程中颇为现实的一个问题,过去几年中有人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建立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与目标。为此,理论界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宣传。近正内随着经济形势的某些变化,一些同志似乎对该理论开始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甚至怕有政治上的嫌意之忧。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回顾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五年操作实践,重新探讨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运用的特点与限制条件,不仅对弄清理论是非而且对今后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操作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货币政策与房地产调控综述 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一定的措施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对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最终达到对国民总产出水平进行调节的目的.货币政策涉及的内容既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又包括运用这些工具的作用机制、传导过程和据以进行监测控制其进度的各项数量指标.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货币政策的传递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利率弹性途径.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供给相对过剩,利率下降,刺激投资,房地产作为投资,必然得到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德货币政策比较分析黄敦学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其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构成。货币政策决定着货币的稳定,而货币的稳定又是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应:从基础货币到资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货币供应理论都是以基础货币为核心的,基础货币也被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比较分析,指出以基础货币为核心的货币供给模型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因此,不能把它作为评判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依据.我国的货币供应模型不能以基础货币来构建,而必须从中央银行资产结构方面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