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燕 《特区经济》2004,(10):115-1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工业结构演进受社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以及国际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工业结构演进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其中轻重工业比重关系是整个工业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轻重工业结构也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和未来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 一、浦东新区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1、新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1991、1992、1993年浦东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6.8%、55.2%、21.9%,三年中的平均增长率为39%,超过全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多.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迅速提高了浦东新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从1990到1993年,浦东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由10.8%上升到18.5%,工业净产值由9.31%上升到17.07%,工业出口值由13.97%上升到22.44%.1994年浦东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86.3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21.3%.2、重工业仍然较“重”,但重工业的结构发生了逆转.1994年,新区工业中重工业的比重为58.1%,比1990年下降了4.1个百分点,但其比重仍然较大;轻工业比重比1993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约相当于前三年的变化之和.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料轻重工业比例的调整趋势将继续并加快.浦东的重工业虽然长期保持较高比例,但是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原料工业1990年占重工业的比重为58.3%,到1994年下跌到43.8%.3、工业结构处于剧烈调整之中.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1990年,浦东工业行业中产值超过10亿的有7个,其中有两个行业即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超过20亿,分别为25.69亿元和23.72亿元.而1994年产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这样一种不正常现象:一方面是货币的投放量过大,流通中的现金每年以高于20%的速度递增,结余购买力不断高速滚存;另方面资金又严重供不应求。从理论上搞清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加快和深化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此谈点看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都说明,在每期生产的总产出中,除去必须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部分外,剩下用于积累的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无论从价值上还是从实际产品上,都是一个有限的量。这个有限量,就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当社会的货币收入形成的需求最终实现时,无论如何是不能超过这个限量的。因此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工业产品有以下几个特征:l、生产资料,愿材料产品、初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生产资料、原材料工业产品,是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要素,但由于我国社会价格的不合理性,使以调出原材料、农产品、.矿产品和以调入精加工工业产品的地区,出现了资源是优势,效益是劣势的不正常局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贯穿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如何呢?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调整,青海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在趋于合理,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处于从初见成效到明显见成效的跨越过程。但是,在一些方面仍有明显欠缺,表现为第三产业中非产出性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最突出的是第二产业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7.
张昌佑 《特区经济》1994,(12):33-36
<正> 塑造深圳工业新优势,是再造深圳新优势的基本立足点。对现有工业体系予以正确评价,恰当地选择未来工业发展方向是避免深圳出现“泡沫经济”的明智之举。 一、对深圳现有工业体系的认识 1、关于现有工业的作用问题 深圳特区是伴随和依托于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工业是深圳经济的主体。在全市社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占70%;特区财政收入约80%来源于工商税收,这是深圳进行其他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深圳出口商品总值中,工业自产商品占出口总值约70%;在市利用外资的企业中,签订合同数的73.48%,实际投资总额的54.28%为工业企业,此外工业企业还吸纳了全市劳动力总数的约70%。以上各方面的情况表明,工业部门是深圳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深圳这一个“飞来的城市”最稳固的支撑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回顾孙冶方和顾准的学术生涯,追溯了1950年代以来马克思价值规律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章还证明,马克思的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的科学演进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表现。社会总产品是指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供销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值包括:(1)  相似文献   

10.
从1990年至1999年,是河南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4.3%,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0.9%上升为1999年的39.1%,伴随着总量扩张和水平提高,河南工业结构也进入了的快速转换时期,轻重工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书法     
建国以来,我国商业企业只有经营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权利,对其经营场所,包括土地、房产,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确定为国家所有,不具备商品性质,不得转让与买卖。这使得商业企业无法以一个独立的法人资格,去实现更多的利润,也无法将其所得投入到资产中去达到固定资产增值。因此,商业国有企业,如何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正> 结构特点深圳的外贸总的结构大致为进口与出口,转口贸易还刚刚起步,所占比重微不足道。纵观外贸的10年发展,有如下9个特点: (一)外贸总值高速增长。1979年深圳的前身宝安县进出口总值不到1300万美元。1986年以来5年间,外贸总值分别为18.5亿美元,25.6亿美元、34.4亿美元、49亿美元和54.1亿美元。10年间年递增73%,进出口增长速度也分别相当这一水平。(二)进出口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建特区前,深圳出口大于进口;建特区后,进口大于出口并渐趋平衡。建特区初期,需要大量进口设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出口表现为逆差,1986年差不多4亿美元。到1988年出现转折,有2.7亿美元的顺差,1990年顺差基本上达到5亿美元。10年来,深圳基本上做到了以进养出,以出口带动进出口,走上了大进大出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进口产品渐呈生产资料化。在特区建立初期,进口商品以消费品为主。1985年以来,特区进行调整整顿,将重心放在以出口工业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上,进口商品结构逐  相似文献   

13.
李志德 《特区经济》2011,(11):19-22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1979~200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深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深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深圳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强于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的影响;深圳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结构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非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经济增长和非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提高均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查振祥 《特区经济》2007,224(9):12-12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年产值、发明专利申请量、高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GDP比重等4项重要指标,均超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名列全国首位。其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第一,社会总产品和个别产品一样,都是由下面三部分组成的:1、不变价值,2、可变价值,3、剩余价值。第二,必须把商品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也就是社会总分工: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用于生产消费、用于投入生产的物品生产,这些物品不用于个人的消费,而用于生产的消费;第二部类分消费资料的生产,即用于全体成员的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的生产。现在,我们看看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本来,交换是错综复杂的,所谓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只能从统计数字上才能观察出来。  相似文献   

16.
总编圈点     
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与前沿,凭借诸多有利条件和综合措施,200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872.3亿美元,实现外贸顺差58.9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14.3%出口总值连续十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取得“十连冠”的佳绩。2003年一季度,深圳外贸又实现了开门红,进出口总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加36.65%。本期《2002年及2003年深圳外经贸运行情况分析》一文值得一  相似文献   

17.
<正> 1994年深圳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令人满意.但是,市场供求失调,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引起的经济循环不畅未见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隐忧仍需下大力研究解决.与上海、广州相比,深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更显严重.一般来说,人们购买某地的写字楼或住宅,是因为在当地有商务活动或居住的要求,其他行业的发展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基础,房地产向外推销只起辅助作用.去年房地产降温最大的地方,是那些本地经济基础不好而房地产超前的发展的地方.因此,深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从更深层次看,是深圳本地经济各行业对房地产的需求不足;换句话说,是深圳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房地产供给的增长.“八五”计划中,深圳确定了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执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因受到条件限制,或操之过急,发展状况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8.
已迈入重化工业和高新产业主导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广东经济,2006年以来工业结构进一步趋“重”,今年头11个月重工业比重比去年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广东省经贸委主任陈冰介绍,广东“十五”以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强汽车、石化等现代工业建设,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调整为2005年的41.3:58.7,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广东省工业趋“重”化进一步提速,头11个月广东省重工业比重比去年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已调整为40.2:59.8。在新一轮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基于1978-2011年广东省相关数据,分析三次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部门的分布情况及轻重工业比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广东省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国内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会同本部有关司(局),国家粮食储备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厅(局)、商委,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等单位对613种主要商品1997年下半年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分析。1997年下半年主要商品的市场供应环境宽松,货源充裕,同时供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明显增加。与上半年相比,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比重上升,表明工业产成品的库存积压严重;农副土特产品的供应状况进一步宽松,供不应求的比重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状况进一步缓解,供过于求的品种有增加的趋势;再生资源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