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2014年修订的新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要求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并完善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内容,进一步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其他综合收益对我国大部分财务人员来讲还是较新的概念,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及特点,列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在我国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准则,期望对企业财务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综合收益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个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7年发布的《IAS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的修订版中,正式引入综合收益的概念。我国财政部在2009年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也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定义。在此之后,IASB和我国财政部多次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修订,但并未做出实质的概念探讨。在结合国际趋同的背景下,通过对国际间其他综合收益的比较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希望能够有益于综合收益在我国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9年6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与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进行了相应调整,并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在现有报表中,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项目被明确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由于在新会计准则中其核算方法存在一些模糊及难以确认的事项,使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何形成比较模糊,有可能造成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不够准确。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财务报表列报》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成为主要报表之一,这实质是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联系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我国收益报告改革的起点,然而其地位和作用将随着国际上全面收益报告的改进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会计环境与固有的会计理论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收益表在会计报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收益表已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因此以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为特征的传统收益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代表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的综合收益概念应运而生,体现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为此,现在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采取行动,对传统收益报告进行改进,形成了“第四财务报表”或称“综合收益表”。  相似文献   

6.
罗昕  张艳 《商业会计》2012,(22):8-10
收益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之一,对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决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收益表的要素组成和列示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其反映信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从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润构成、营业外收入支出,及是否区分持续经营等方面比较中美两国收益表,并通过比较总结我国收益表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以期能够参考美国收益表的特有优势,为我国收益表的改善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传统收益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收益表不再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全面收益理论的提出引发并推动了全面收益改革的国际趋势。通过分析全面收益理论的优越性,并将其与传统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的政策建议。认为,随着我国对全面收益理论关注的深层化及应用的广泛化,全面收益表在我国的推行必然能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该解释公告指出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表明在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做出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未与国际准则完全趋同,规定单独设置综合收益表,但综合收益的思想已正式被我国企业所采纳并在实务中加以应用。这是我国传统的会计收益理念的重大转变,无论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者还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均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综合收益的思想理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建立更加完善的准则、并对整个会计财务系统的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并且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上、计量的准确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通过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其做出一定贡献.但我国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属于财务报表列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报表披露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积极应对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信息,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含义,指出我国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的相关规定,分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综合收益确认条件不合理、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够完善等等.最后,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4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将综合收益相关内容纳入准则正文。本文在分析综合收益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如何改进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核算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望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会计实务的核算改进起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6)
2009年为保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还要求企业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明细项目。近几年,随着我国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实践的增加,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本文对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及披露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或趋同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修改原有的会计准则已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新准则的最大亮点在于修订了“综合收益”的有关内容,同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整合原指南和讲解,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做了完善性的修订。实施新的准则必将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新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新修订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强调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和列报的重要性原则,并引入了综合收益的概念等。此外在准则的使用范围、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附注等方面都有很多变动。新准则的修订强调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导向,强化了管理层责任的描述,使得利润表更加完整,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更加明显,附注地位得到了提高,且信息含量增加,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新修订的IAS1(《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正式提出了全面收益表思想。本文通过对IASB损益表的变迁过程回顾分析及最新进展,提出改进我国损益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首次出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CAS30)。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了第1号准则"财务报表的列报"(以下称IAS1)。将CAS30与IAS1进行比较,分别按总体要求,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分类进行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IASB发布的披露项目下的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作出的有限范围的修订的背景下,针对利润表列报项目最低要求,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项目进行解读,以期了解IAS1发展的新动态,掌握我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引入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开始对传统收益表进行改革,以使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更加全面。编制全面收益报告正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当前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收益报告模式,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我国新准则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全面收益报告能够体现决策有用观、经济学收益观,报告全面收益更符合财务报表勾稽理论。我国应逐渐推广全面收益报告形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促进我国财务报告进一步与国际趋同,推进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其他综合收益是相对于综合收益概念而提出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充分体现了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实现决策的有用性以及综合收益观的有用性。然而我国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基于实现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与国际接轨的目的,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同时也说明了综合收益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认可和应用。鉴于此,本文从综合收益理论视角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