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通过证实和证伪不断创新的过程。西方各流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建立时对货币经济现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刘的变化,用旧理论解释新问题出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本文在对西方宏观货币需求函数单方程模型进行精确表述和分析的同时,根据对我国转型时期产权变迁、市场深化、金融发展和货币需求关系的分析,提出新的单方程理论货币需求函数,以期对“超额货币现象”和“货币需求的不稳定”等货币经济难题做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均衡机制转换对货币中性或非中性影响的角度,探索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货币中性或非中性的判断有一个"中性→非中性→中性"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与货币自身功能的强弱演变相关,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形态结构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虎林 《全国商情》2013,(22):28-30
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西方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讨论了西方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然后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评价,并归纳出这些理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最后以此为基础得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货币对实物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中性的问题是西方货币理论主要争论点之一。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对货币是否中性问题的探讨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对货币中性问题有长期的研究并有各自的阐述。目前,各流派对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们在借鉴西方货币政策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经济学常对其概念和结论进行数量分析,但有的教科书在运用数学工具时,出现了其经济意义与数学公式中的含义不吻合的情形。本文对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文[1]中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函数的建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理性预期革命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从理性预期学派的源起和理论基础出发,从理性预期假说开始,对理性预期的发展过程当中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回顾,目的在于进一步理清理性预期学派给现代经济学发展方向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理性预期革命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从理性预期学派的源起和理论基础出发,从理性预期假说开始。对理性预期的发展过程当中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回顾,目的在于进一步理清理性预期学派给现代经济学发展方向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代文化名人胡适,在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思想界的动荡时期,面对西方文化的近代冲击,尤其是面对科学民主的新思潮,他及时抓住时代的主题,提出他那建立在现代科学思潮基础上的个人的、社会的、科学的人生观,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去"除旧布新",发动了一场全社会的关于人生观的革命。他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独到的批判反思和整理,阐述了自己关于人生诸多方面的主要观点,这些观念在今天仍有不少发人深省、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其基本结论不能成立。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信用的观点。同时又对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从二战至各个时期和西方饭店经营思想及其演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关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有很多争论。我国强势的出口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扩大的市场份额和快速积累的外汇储备,都使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是否会使人民币低估的问题复杂化。然而,估计一种货币的均衡汇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价值理论相对西方薄弱的特点、成因与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正是因为缺乏对货币价值问题的研讨,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关注点集中在较次要的方面,无法说明财富增长的动力和根源,也无法正确认识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货币价值论的薄弱还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与西方相比更多地关注国家财政,对商品市场研讨不足,从而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从二战至今各个时期的西方饭店经营思想及其演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中介,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造成了我国近几年来货币政策的低效率。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建立了自主的货币制度,将边区货币与金银脱钩,把货币的商品价值的性质延伸为信用债务的性质。延安时期边区的货币制度,是在深刻把握马克思货币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债务理念的信用货币制度、基于党和人民的主权货币制度和基于服务总方针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制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突破性成果,而且为中国货币制度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货币理论的探索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晋东南军民为了繁荣经济和支持抗战,创建了上党银号.本文从上党银号的创建出发,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上党银号币的发行、流通及其购买力变化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党银号币的历史作用做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货币体系与货币霸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金本位制时期的英国货币霸权,金汇兑本位时期英国货币霸权的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货币霸权的构建以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美国货币新霸权,说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实质上也是货币霸权确立和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晋东南军民为了繁荣经济和支持抗战,创建了上党银号。本文从上党银号的创建出发,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上党银号币的发行、流通及其购买力变化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党银号币的历史作用做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发行公债的历史,阐述了历次公债发行的背景、过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公债发行和货币发行的关系,认为金融部门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发行和兑付公债,发行公债起到了回笼货币的作用,有助于在防止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解决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爱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一部优秀的象征主义小说。主人公对他的公事包的态度的转变具有深刻寓意。作品通过公事包在不同时期所装物品的不同,对病态的、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鞭挞,揭示了西方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生活日益空虚、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性的社会现实,探讨了人类在发生危机和寻求自我本质时的苦闷与彷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