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调控质量和扩大内需效果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一、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重要原因面对国内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近两年来为配合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银行动用了许多货币政策工具,如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等。上述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央行扩大社会信用总量,有效刺激内需以保持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初衷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信用渠道理论,并指出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出现了梗阻。然后,具体从银行、企业、个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信用渠道不畅的原因。最后,依据上述分析,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一 《时代经贸》2007,5(10Z):232-23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的变动经由某种渠道或变量的传导引发真实经济变动的过程。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归纳起来有四种: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是货币政策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传导机制的研究与考察很有意义。本文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考察了各传导机制在中国的有效性情况。  相似文献   

4.
岳双喜 《时代经贸》2008,6(19):155-156
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中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不畅问题,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灵敏有铲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成功实施的基础。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通常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值渠道四种。本首先阐述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然后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通过资产价格是到有效传导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剖析了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既有体制上的原因 ,也有把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迁、效应及疏导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入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利运行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已成为影响宏观调控质量和扩大内需效果的重要因素 ,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分析 ;并对当前如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模式和途径 ,提出了“完善一个市场、加快三个建设、推进三项创新”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利平 《经济学》2007,6(4):1115-1126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政策传导扰动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与货币政策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中央银行无法及时地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正确的估计,尽管可以利用中间目标变量和其他参考变量的实际值对目标值的偏离所给出的信息来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但仍然无法对冲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再加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财政占优、金融占优和外部占优问题,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其意愿的政策,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无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飞鸣 《财经研究》2002,28(9):24-30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导途径的通畅,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和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的条件下,银行贷款传导信用渠道成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信用传导途径不畅导致中国近年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改善信用传导渠道阻滞的经济环境,进而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预算软约束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着重分析了预算软约束等行为扭曲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构建微观基础,最后给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轧瑛 《经济师》2005,(10):249-250
如何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决策者的意图,成为关系到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重要问题。文章联系工作实际,分析了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是唯一的,金融市场的种种特征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多样性,股票市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就具有独特的规律,在不与银行信贷的创造机制相连的前提下,信贷资金和股市资金的沟通是合理的,目前中国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没有为货币政策传导创造更加有效的机制基础,股票市场还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是当代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通过经济转型条件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和变迁,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畅通,本文从微观主体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析——基于传导渠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双喜 《经济师》2010,(1):94-95
文章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中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不畅问题,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迟迟不见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传导机制不畅,这包括三个层面问题,一是中央银行层面,二是商业银行层面,三是微观主体层面。因此,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很快的发展,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根据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做出了理论综述,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认为必须要深入研究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制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特殊性,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诸多因素中,传导中介(商业银行)、传导客体(个人与企业)的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起主要作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反映迟滞甚至产生背离,微观主体不健全及金融市场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