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是任何一个发达工业体系的中枢,在经济成长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扩大就业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而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存在技术落后、产业研发能力弱以及重引进而不注重消化创新等问题.由于装备制造业承担着对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手段的重要职能,因而其落后状况已制约了国家工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从观念、战略、政策等多方面扶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促进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国家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得到国家批复,被东营市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装备制造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整个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度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东营市应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状况五个方面入手,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内石油装备制造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举措,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较低,带动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举措,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较低,带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5.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一步,也是辽宁省工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调研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结合实际产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计算分析辽宁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利用ARIMA对未来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进行预测,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政策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辽宁省依托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北省包括农业、钢铁、装备制造在内的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工业设计在河北支柱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以制造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例提出了如何以工业设计推动河北支柱产业升级的思路,对河北省支柱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决定,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般而言,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汽车制造业包含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  相似文献   

8.
曹达 《浙江经济》2012,(17):16-18
为抓住关键,更好地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以成套装备和高附加值装备为重点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以整车和高附加值船舶为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整合提升石化中下游产业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为推进浙江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省政府在2009年编制印发了《十一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具体包括汽车、船舶、钢铁、石化、装备、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11个行业。经过全省上下近三年的努力实施,十一大产业的产业规模、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指标均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装备能力、产出效率、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对大连装备制造业产业间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RCA法分析了大连装备制造业区域间竞争力并就如何提升大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晖 《天津经济》2009,(9):24-2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对冀中南经济区乃至河北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针对冀中南经济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目标,并重点从装备制造、精品钢铁、商贸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等四个产业提出冀中南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广东省正在进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近年广东省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考察了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度,发现化学工业、通用设备、计算机用电子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广东省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体系的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大力发展此类产业。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考察了广东省近年的产业机构演进状况,并通过比照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度情况和关键部门的发展情况,对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作者分析了河北省42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依据能源消耗的波及效应将产业部门分为四种类型。根据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点,第二产业比重大,能源消耗总量大、强度高,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该文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四种类型的产业部门在能源消耗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得出创新型人才匮乏、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是制约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使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以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的609篇装备制造业文献作为对象,从年度、期刊、作者与机构概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研究分布特征,根据高共被引文献归纳提炼了装备制造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研究范围、深度、层次3个方面归纳了装备制造业研究热点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装备制造业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形成稳定的期刊群,研究机构与作者多集中在具有军工背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的北方省市院校;理论基础为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网络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创新网络及其结构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关系等对装备制造业演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范围、深度、层次随实践发展呈现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从规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六个方面构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7个子行业的2006~2010年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受科技创新滞后影响,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同发达省份比较还存在不小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产业结构失调,对外贸易及开放程度不够等方面。应构建科技创新与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发挥临港产业集群的龙头作用,培育新的示范区域,实现沿海区域经济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产业强省。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环境下,冲破束缚,解放思想,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树立品牌意识,助推文化产品升级,加大市场营销已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川  全裕吉 《改革与战略》2010,26(6):142-144,162
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1—2008年中国各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结构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需求增长是推动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作用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作用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效应对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中西部装备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国内外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概念,并从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产业控制力、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竞争力四个角度,33个评价因子提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四因素模型"。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数据分析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估算值为45.8,处于"临界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