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下岗后筹建小店 "怪难吃"风靡山城1998年,28岁的朱灿从重庆市一家化工厂下岗了,原本衣食无忧的日子骤然紧张起来。为了不让怀孕的妻子着急上火,他谎称厂里调他当业务员,干起了推销日用品、化妆品的工作。推销工作历来是最好找的,也是最难做的。如果不是为了父母妻儿,朱灿说什么也挨不过那一年多跑推销的日子。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巷自不必说,遭白眼、碰钉子更是家常便饭,有时辛辛苦苦忙了一天连饭钱都赚不出来,只能靠馒头加凉水来填饱肚子。看多了老板、商人的朱灿寻思着也找个小本生意做做。亲戚朋友建议他开个小吃店,吃苦受累朱灿倒不怕,他只是不相信开饭店  相似文献   

2.
窦然 《国际市场》2001,(10):11-11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个挺实在的山东汉子,与他一起聊管理、侃经营,你会有一种和胶东老乡唠种地、话收成似的平易感觉.这位张首席很喜欢打比方,一些枯燥的理论或与常理相悖的东西,经过他通俗地诠释,就会变成易懂、独到的企业文化精髓.例如"下棋要找高手"的市场开拓之道、"与狼共舞必须自己也变成狼"的国际竞争之道、"斜坡顶球"的管理创新之道,"专吃休克鱼"的兼并扩张之道、"赛马不相马"的企业用人之道等等,既朴实形象,又深刻独到.  相似文献   

3.
刘志东的老家在"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江西于都河畔,那是当年红军长征的起源地.在他儿时,他当"医官"的红军爷爷给他讲述自己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的故事,他的红军奶奶给自己讲述同她一起参加红军的6个姐妹牺牲了5个的悲壮历史,他的外公谢宝金在长征途中同其他几个红军战士一起历尽艰险把电台发电机从瑞金护送至延安.这些都深深地刻印在刘志东的脑海中,成为了刘志东"戎装在身是好汉,下岗创业志更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影响公务员录取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量化,加之适当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公务员招聘"问题的一个数学模型处理方案.采用VISUAL BASIC编程,实现了对模型的求解,并可以方便地推广到解决一般招聘录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前段时间,和51job 的主编谈起我的企业招聘人员难的问题,他说,前程无忧刚好做了份《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发给我看看,也许能间接地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学生感叹找工作难,企业也深感找人难。这份调查表明.大学生找工作难除了工作经验缺乏这一表面现象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以下四个方面——矛盾一:工作愿到京、沪、穗等大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工  相似文献   

6.
皮鞋脱了胶,需要修补,妻子一再叮咛我要到工商银行门口那位哑巴那里补.我感到纳闷:补鞋的地方有的是,为什么一定找哑巴呢?不过我还是按妻子说的做了.补完鞋后,我方知这位哑巴补鞋的妙处.一是"一口价".把鞋给哑巴,他看一下后,马上比划着告诉我一个价格,这个价就是"铁定价",你再怎么跟他讨价还价也没用.  相似文献   

7.
"洋辣椒"是业内人士对洋官司的戏谑,此类"辣椒"形形色色,不管你喜欢与否、准备与否,冷不丁就得吃上一回:或是洋人诉你侵犯其知识产权,或是反倾销让你接受调查应付听证,或是明夺阴损地侵犯你的权利,不甘吃亏就得找他打上一场洋官司.  相似文献   

8.
<正> 工作了20多年的老张下岗了,要他把自己溶进与他的专业技术格格不入的社会还真不是易事,可为了维持这个家,他不得不整天寻找着出路。一天他去离自家不远的家电培训技校找工作,可人家看他既无年龄优势又没有相应技术拒绝了他,正当他为连个看门的差事也找不到的时候,听到一个学家电的学生和另一个学生说:"唉,学校的实习套件太贵了,又要花一百多元!"老张心头一亮,为什么不在学生们的身上"打主意"呢?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到附近的旧货市场转了一圈,发现有的二手电视机才几十元钱,收录音机几  相似文献   

9.
<正> 30多岁的秀婶从纺织厂下岗后,一直在本地纺织部门寻找上岗机会。但本市大多数纺织业不景气,能养活现有职工就不错了,谁还肯接受年龄大、技能又单一的她。秀婶找了近半年的工作,屡屡碰壁。绝望之际,秀婶看到一家保健品厂招聘销售人员的广告,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最后一线希望。前去应聘。保健品公司招聘人员认为秀婶没受过销售训练,又不懂市场,不能从事销售。秀婶说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你没让我试,怎知我销售不行?再说今天不行,也不等于明天不行。招聘人员又说,秀婶年龄大了,不适合长期出差。秀婶说她在纺织厂长年加班加点,这点苦算什么?公司负责人被她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就答应让她试一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国家二级演员变成"修锁王"钱挣更多1986年,对于35岁的黄清光是一个大喜大悲之年。先是年初,在南宁市歌舞团工作了15年的他,被评上国家二级小提琴演奏员;接着就在年尾,黄清光下岗。那时,剧团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演出时已基本上不用乐队了。宣布下岗那天,黄清光难过地哭了。父亲黄汉明。看到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也流下了泪水。黄清光的父亲18岁就开始在南宁市西关路摆摊给人修锁配钥匙,以后名气渐大,人们都直呼他"八桂锁王"。他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将这门绝技、这个名号传下去!黄清光下岗后,一连20多天都把自己埋在被子里昏睡。他不敢出门,怕别人笑话。黄清光下岗的第25天,父亲黄汉明把他拉到了附近一家小酒店。叫上满满一桌菜后,父子俩对饮了起来。酒到酣处,黄汉明对儿子说:"下岗就下岗,下岗也不见得是坏事。你干脆跟爸学修锁算了。古人说得好,一技在手,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