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的应用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列为计量属性,但在有关准则中却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范围基本一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应用的体现、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中,虽然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原则是适度、谨慎、有条件,但在涉及可使用这种计量属性的17项具体准则中对其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条件和前提又都做了较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准则的制定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有着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同甚至更强的使用预期设定.本文从新准则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方法入手,分析推定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预期设定,并就实施过程中使用预期设定实现的制约因素探讨保障使用预期设定实现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国际准则接轨,为我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作了基础性的铺垫。我国新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方法。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指出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为社会广泛接纳和认可。公允价值作为斯的一种计量属性运用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和资产减值中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步伐的加快,我国于2006年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随后,由于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进行修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相应地于2014年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修订,使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更加接近国际会计准则。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影响越来越大,它将逐渐渗透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因此,文章设想改变固定资产现有的后续计量方法,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试图完善固定资产只计量减值而不考虑增值的做法,可以使固定资产的计量价值更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在2006年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由于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因此,我国在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重新修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重新对公允价值的一些东西进行制定与修改.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中最大的变化是,比较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当前会计环境下,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体现出资产内在价值,反映资产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对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总体要求形势下,对企业财务会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反映出企业的价值。无论是始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次贷危机,还是当今困扰着希腊、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困局,都将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推上了争论的前台。因此,明确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定义和内容,研究和分析在会计实务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问题,对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近几年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着重对此准则中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其确认和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就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CAS),其中公允价值被列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何准确理解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标准,将成为公允价值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在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写入基本准则并在具体准则中大量的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为辅的新计量体系。新计量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是国际惯例中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本文阐述了我国从1998年首次使用公允价值,到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大力推广的历史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将来新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这是否表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更偏重于相关性呢,下面将就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剖析。在已经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有17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范围涉及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可见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已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逐步显现,对公允价值的需求也比以前强烈,所以,在2007年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少人也担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能被滥用.本文要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分析,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启用的历史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走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情况提出对策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文香  邵翠丽 《经济师》2008,(1):176-176,192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公允价值引入其会计准则体系中,甚至作为桌些会计准则的首选计量属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审慎地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新准则的亮点和创新。公允价值引入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体现在哪些地方,其与历史成本模式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和仍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已在上市公司实施,与旧会计规范相比,新准则更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强化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扩展了无形资产的计量。本文采用我国2005-200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会计准则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现实施新准则之后,会计盈余的持续性和价值相关性都更低,账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更高。本文认为前者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致使盈余持续性降低,后者则主要源于扩展公允价值和无形资产的计量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趋近于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钱林芳 《经贸实践》2016,(8):159-159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准则,修订或新增了八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这是继2012年会计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而其中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不仅是基本准则中唯一变动处,而且单独成为一项准则,可见其重要性。历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学术讨论的热点,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曲折的历史,这次对于公允价值的修订意味着我国将继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大规模引进公允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规范。本文从会计准则变动出发,进一步讨论计量属性选择和公允价值准则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蕴  肖建成 《经济师》2009,(11):212-21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含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在上市的有关企业开始实施。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引人注目,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亮点之一。文章主要阐述公允价值本质,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应用的意义及其对上市金融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准确与可靠的保证。现阶段,会计计量属性正在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从公允价值的本质上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更准确、更可靠,因此,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是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的概述以及公允价值的本质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