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配制一种由弱凝胶增粘剂GEL-30所优化配制的钻井液体系,室内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抗温性、悬浮钻屑的能力等,能够满足水平井、大斜度井段对钻井液的要求,在轮南H8C井的试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优于PRD弱凝胶钻井液的性能,在塔里木油田多口井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起着清洁井底,携带和悬浮岩屑;平衡地层压力,稳定井壁等作用。常规井型的钻井液体系经过多年的应用改进,已经能够满足钻井施工的需要。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超深井等复杂井日渐增多,钻井液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钻井工程对钻井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钻井液处理剂是保证钻井液优良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钻井液体系,属于水基钻井液体系的一种.本文介绍了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在大庆探区太196-平108井的成功应用.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携砂能力、润滑性、井眼稳定性;低滤失量,保证了井壁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易维护处理;满足水平井钻井施工的要求.并实施有效的技术措施,采用近平衡钻井.避免了井塌、井漏等不利因素,有效地防止了地层漏失及坍塌事故的发生,保护储层油气藏.太196-平108井是在大庆探区使用水基钻井液完成的第一口水平井,为大庆探区水平井钻井液的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3月18日,由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70517钻井队承钻的靖平33—13井,在气井水平井施工中使用相应型号的PDC钻头取得进尺150.6m。为钻井提速提供了技术保障。受钻头选型、钻进方式及钻井液体系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PDC钻头在天然气水平井斜井段应用中出现钻头泥包、无法滑动钻进等现象,成为天然气水平井提速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针对钻层复杂情况优选钻井液体系,有效预防和改善井壁失稳,较好的满足了陕北长南水平井安全施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吉木萨尔页岩油区是2019年公司钻探的重点区域,施工井以水平井为主,该区域钻遇地层多,地质条件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对钻井液抑制性、封堵防塌性、井眼净化和润滑防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合理应用复合盐钻井液技术后的单井指标多次刷新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指标:J10057_H井,创新疆油田水基泥浆水平段最长、水平段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JHW152井,创吉木萨尔页岩油区三开水平井斜井段用时最短纪录。  相似文献   

7.
钻井液用大阳离子中阳离子度的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石油钻井中长期使用的水基钻井液是将粘土分散在水中配制而成,粘土颗粒上带有很多负电荷,且体系中使用的处理剂也大多是阴离子型化合物。这样的钻井液对泥页岩具有很强的分散作用,造成井壁不稳定,同时滤液进入地层,使地层中的粘土膨胀,堵塞油气层。 为了抑制泥页岩的水化膨胀,近年来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使用阳离子钻井液,其体系的分散相为带正电的超细粒子,同时采用阳离子型处理剂,通过本身带有的正电荷与钻屑表面的负电性作用,使其表面为憎水性,使体系与粘土粒子之间形成较强的作用力,达到了良好的抑制粘土分散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8.
WFSD-4是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施工的最后一口井,设计井深3350m、井斜35°、方位133°,设计钻穿F4、F5主断裂带。完井后进行综合测井、流体监测、井内长期实验观测等。钻探主要地层为寒武纪板岩、粉砂岩夹杂少量砾岩,硬度高、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钻进施工中护壁困难,易发生漏失、坍塌、掉块和卡钻事故。本文重点介绍了钻井中不同地层所选用的钻井液体系、处理措施和维护手段,总结出CMC高坂含普通钻井液的使用效果及局限性。钻井液转型措施。复杂地层钾石灰聚磺钻井液优良的防塌、防缩径、抗污染性及润滑性。井场固控设备的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Emir 5井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口大斜度定向探井,四开为Φ215.9mm井眼,采用复合盐聚磺钻井液体系,该井井深2850~2950m以黑色炭质泥岩为主,胶结疏松,井壁稳定性差、坍塌掉块严重,易井漏,钻进过程中,因井壁失稳及井漏导致三次卡钻。分析认为设计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不足;同时该井段是增斜段,末端井斜达58°。经岩屑化验、方案讨论,制定了加强钻井液防塌性能、钻穿漏层承压堵漏、提高密度、请示甲方改变轨迹等措施,最后一次侧钻,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施工,承压堵漏后钻井液密度维持在1.62g/cm~3,改变易垮井段轨迹为稳斜段,井斜30°,最终顺利钻穿易垮井段,完成这口高难度井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角尾组中下部砂岩层的储层保护效果,通过分析已钻井的相关资料,优选了海水聚合物钻井液和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对比强包被型PDF-PLUS/KCl钻井液,海水聚合物钻井液更具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泥球形成;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剪切稀释性强,悬浮携带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更佳。在涠洲11-1油田A平台的两口调整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优选的钻井液有效改善了角尾组出泥球问题,同时提高了起下钻效率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Z1井主探中杨子海相地层,完钻层位震旦系,地层较古老。同时本井为预探井,地层复杂。上部地层出现大段井漏层位,下部黑色碳质页岩易垮塌。上部地层采用了空气钻进、泡沫钻进、清水抢钻技术,顺利钻至寒武系。下部地层采用了磺化钻井液体系,加强钻井液的抑制性和抗温能力。保证井壁稳定的情况下,采取带堵漏浆钻进的技术,顺利钻达完钻井深。全井施工顺利,无故障、复杂,电测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水平井井斜大,因此对钻井液的防蹋能力、润滑性、悬浮携带能力以及油层的保护效果要求很高。目前水平井钻井施工,均采用混油硅基阳离子钻井液。即在体系中加入10~15%的渣油,同时配以液体润滑剂、石墨等,以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渣油的加入使该体系荧光级别较高,干扰地质及气测录井,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了阳离子双保钻井液,并在太东206-平96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本文论述了阳离子双保钻井液现场试验过程,并对试验过程中,因钻井液现场处理工艺技术影响钻井正常施工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呼图壁储气库是国家投资的国家资源储备和能源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主要用于季节调峰和战略储备。设计新钻注采井30口(其中直井26口、水平井4口)、监测井5口、污水回注井2口。储气库强注、强采,对固井质量和井筒的完整性要求高。因此,呼图壁储气库建设钻完井施工技术要求有效控制各施工环节,采用先进、适用、可靠性高的技术和装备,以确保储气库的安全、高效运行。在钻井施工中针对钻井施工难点,通过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优选钾基聚磺屏蔽钻井液体系等工艺完成了HUk20、21、24、25井的施工任务,加快了储气库钻井速度、为国家能源储备和能源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施工同类型的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春光油田每年钻井工作量较大,建井周期短,且大多数井相对比较集中,具备建立钻井液存储、中转站实现优质钻井液的回收利用的条件。钻井液回收站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量,而且会大大降低春光油田钻井液成本。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井钻井液性能与井下安全息息相关,钻井液的质量监管至关重要。依据四川地区页岩气地层特点、钻井技术难点和钻井液性能要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油气井工程质量监督站优化设计一套页岩气钻井液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制定了现场质控流程和检测项目规范。通过该体系可分析钻井液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钻井液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及时性,可开展分析方法比选和组合研究,可结合大数据对钻井液承包商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对钻井液质量监督管理实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了管理效率,有效促进了页岩气钻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油能源的枯竭,在开发边际油田时,大位移井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也是大位移井技术发挥效果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掌握好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已成为行业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及解决难点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15-侧46井是东濮凹陷文留老区一口侧钻井,设计井深2367m,实钻井深2412m。该井实钻中沙二段钻遇未设计膏泥岩130m,导致井径扩大率较大,形成"糖葫芦"井眼,携砂困难,后期完井作业时该井段下钻遇阻、开泵困难、划眼困难(井段2190-2290m)。现场通过转换钻井液体系,提高钻井液密度及粘切,增加排量等技术措施,并细化复杂情况下的技术操作,该井顺利下入套管并固井合格后交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壁面剪应力,并结合平衡条件,为水平井固井环空钻井液做分析,通过对钻井液发生滞留时的情况研究,做出了水平固井顶替钻井液滞留的原因分析,通过对钻井液滞留位置、及分布情况的了解,在施工时,针对于固井施工采取的措施更准确,为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地层特点调整处理剂配方,形成了适合不同井段的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表明,采用的钻井液体系解决了董7井上部地层泥页岩易水化分散及侏罗系地层井壁失稳的难题,顺利钻达目的层。  相似文献   

20.
新港1井是大港油田实施的第一口超深井,井深6716m,井底温度180-200℃,常规钻井液稳定性差,不能满足高温条件下的钻井要求。本文结合大港油田新港1井钻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钻井液体系抗高温优选研究,通过抗温评价实验,优选储聚磺钻井液,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