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建设好新农村,首先就要使农村干部端正对新农村建设科学内涵的认识,增强带领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郑享清  黄忠华  蓝天 《全国商情》2007,(9):101-101,106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起到发动领导、组织协调、把握方向、推进改革、政策引导、投入带动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和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正确区分“共同行动”中的国家、社会和农民的职责。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主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农村教、科、文、卫等事业建设,主导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规划,主导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激发和发挥城市和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支持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群众,科学组织群众,用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科技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必然选择的形式。因此,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要从立法、资金和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种现实选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信息意识;应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农业信息组织和信息队伍建设机制,鼓励高校的参与,发挥政府组织管理者作用;政府要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效;还应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重庆边远山区农村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重庆边远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特别是县、镇、村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但也不宜过分渲染其主体地位;要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并充分发挥外部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也要重视旅游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新农村建设快速有效推进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文提出了三项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建议:政府完全出资项目附加农民参与立项、工程质量监管和设施的管理维护条件;通过奖励、补助、贴息或鼓励农民投劳折资等形式引导农民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探索拨付农民自主使用建设资金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其中地位及作用的不同,可将1949年后中国农业劳动组织的变迁过程分为政府引导、市场需要;政府主导、政治需要;市场主导、政府需要和市场主导、政府协调四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让市场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自我组织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9.
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有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自觉参与的行为倾向,直接关系到他们发挥建设新农村主人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在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形势与政策宣传中、在组织农民参加建设新农村正在做的事情中、在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转变农民的态度,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的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有效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的提出赋予了乡镇政府新的职能和要求。也促使乡镇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取消论”还是“虚化论”在日前都不适合乡镇改革的发展方向,而“保留论”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乡镇政府改革要在乡镇合并规模适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制度安排求解农民组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组织对于农民来说,有着经济、政策及教育功能。但在方兴未艾的新农村建设和目前大力引导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中,农民组织及农民组织化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应重新审视农民组织化,梳理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的说来,农民组织要在规范、依法的轨道内运行,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因SARS风暴引起的政府问责事件以来,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对政府问责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渐趋成形,但由于以造成严重损害后果为导向的、党政系统内的同体问责制度设计不当,从而限制了政府问责制度应有的功能。这种狭义上的政府问责制度,同样规范和制约着乡镇政府问责,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与农民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职责是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乡镇政府问责制度,不仅为乡镇政府职权的规范行使,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切实保障;同时也为与此相关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户利益分配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是我国旅游业中一个新的增长亮点。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旅游吸引物价值不被补偿、合法权益和就业机会得不到保障、边缘化及贫富差距等问题。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教育培训、参与式开发和发挥集体组织职能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效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涵盖诸多方面内容。有效治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在于有效治理可以形成“一核多元”的协同共治格局、发挥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后发现,在乡村治理领域中,无论是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治理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集体经济较薄弱、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民生保障不充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有效治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农民就业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农民问题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扩大农民就业方面。基本思路要包括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乡镇公务员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到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才会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创新,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省寿光市张农商村镇银行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诠释分析单个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建立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农村新型金融的发展规模对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较大,但对农林牧副渔总值影响较小;农村新型金融的发展效率对农林牧副渔总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影响较大,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