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改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涵义,现行政府绩效评估体制的弊端,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及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利,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政府建设提出了不同的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政府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是社会整体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为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环境,而构建和谐企业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建设和谐企业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6.
王继宣 《时代经贸》2008,6(8):66-67
在新时期新阶段,价格工作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重要作用,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理顺医药价费关系,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原则,也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尤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安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相应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应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实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项重大的任务,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外面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共同的愿望。而档案管理在社会主义社会占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建设和谐的社会,就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加强档案工作的策略,以及阐述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国广大山区由于自然、区位、交通、人口、资源等原因,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相对来讲是低谷区,山区建设和谐社会既有特殊性,又有复杂性,更具艰巨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为山区加快发展步伐、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许志勤 《时代经贸》2011,(24):60-6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突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便更好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观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使更多的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此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同时,我国再次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补助水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潜在的矛盾和固有的问题也不断得以呈现。从现实出发,完善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是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革的客观要求,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统征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我国政府施政的价值目标,政府信用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合法性,是实现政权稳定、政治民主,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信用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实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康的重要支撑。政府信用也是塑造信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文化发展和推动资源合理利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和谐的保障力量。应从树立善治的理念,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增强政府信用意识;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推动政府自觉和政府再造,提高政府信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强化政府的信用行为三方面切实提升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四大安全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雷 《经济师》2005,(11):35-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关系作为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合作的传播沟通艺术,正是一种追求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和谐共存、和谐交往、和谐发展的社会活动。文章就公共关系的历史、本质、职能等方面谈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的迫切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必须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发展都必然能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只有公平的发展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发展,而且需要公平,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经济转型时期内,涌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存在的不和谐,人民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等等。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对于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重要的标准和要求,也是对于我国的飞速发展提出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我党建设道路上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文章就经济转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体育服务社会的必要性。高校是具有特殊角色和功能的社会一员,高校体育也是体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体育服务社会会提升自身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身体健康的需要,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里充分体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理念。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