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以改革促发展,解决制约农村发展带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切实提高对“三农“的服务水平,湖南、湖北两省进行了乡镇合并、乡镇行政机关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教育体制改革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湖南、湖北两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但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并从与改革目标的接近程度、改革的彻底性和理想性、改革成本和改革成效等方面对湖南、湖北两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乡镇体制改革和其他综合配套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但总的来说,在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乡镇体制问题上,还没有真正破题。[编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区建设》2008,(8):23-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建嵘认为,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乡镇体制改革和其他综合配套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但总的来说,在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乡镇体制改革问题上,形势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研究》2006,(4):46-49
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释放、激活农村牧区发展的活力要素,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我省自2005年开始在海西州启动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及时总结海西州改革试点经验,从理论、从实践、从政策多个层面探讨问题、评价得失,对于下一步指导全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整体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曙初 《当代陕西》2007,(10):56-57
2003年以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5年在全省全面推开.这项改革从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开始,其探索的乡镇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和"七站八所"职工转换身份的做法,成为乡镇机构改革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老区洪湖市2004年下半年被列入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市之一,洪湖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到年底,全市17个乡镇内设机构由85个减为51个,减幅为40%;领导职数由303人精减到148人,减幅为51%;乡镇机关精减分流123人,分流比例为15.7%;财政、经管人员由681人精减为287人,减少394人,分流比例为58%。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启东市在江苏全省率先完成了一场涉及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战。6月2日,江苏省委调研组在启东就该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调研后认为,启东市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为全省即将开展的乡镇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据了解,启东市委在对该市的大兴、兆民两个镇先行展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4年11月27日起,全市22个乡镇全面铺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到2005年2月中旬,该市24个乡镇全部建立起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据统计,启东市24个乡镇的原行政人员和事业站所人…  相似文献   

8.
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示范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重庆农业科技贸易城为代表的一批示范工程,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靓点。国务院三号文件要求加快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支持重庆农业科技贸易城建设。重庆农业科技贸易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城乡统筹工程,不仅涉及农业生产与贸易,还融入了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选 《乡镇经济》2009,25(10):44-48
新一轮乡镇改革是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被提出的,通过减人减支来压缩乡镇巨大的行政运转成本,从而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促进下,乡镇改革突破了原来的设想,在全国又掀起一场新的乡镇体制改革风暴。但目前乡镇改革大多只停留于形式层面,即撤并乡镇,没有实现乡镇机构功能的转变和重构。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乡镇改革在撤并乡镇、压缩人员编制的同时,必须重视乡镇职能转变和功能、运行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镇干部怎样看待这场改革,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近,我们随机对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3个乡镇,50名乡镇干部(其中,乡党委书记2人,班子成员1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特区到试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都是中国特殊的区域战略措施,但它们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设立的,不能混淆其区别。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特区、全面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局部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者在设立的初衷、区域与主体方面是不同的。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推进,未来趋势必然是将重点放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能否在体制机制方面明显创新,是新试验区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和社会保障网全面建立的系统工程.本文对湖北省H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情况进行了概述,认为此次乡改不是简单的精简机构和人员,而是围绕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取向展开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慕科 《当代陕西》2005,(12):29-30,51
全省新一轮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已经拉开帷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安康市和岐山县、洛川县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虽然改革试点尚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但已经引起社会和乡镇干部的广泛关注,新一轮乡镇改革有哪些新政策、新突破、新动向,记者在试点市、县进行了走访调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底开始,湖北省在7个县市区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乡镇“七站八所”进行大规模合并、撤销或转制.乡镇化站则脱钩转制成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经营的经济实体。由于乡镇化站是国家明规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湖北省这一在全国带有“吃螃蟹”意义的改革探索,引起了人们对农村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阳信生 《乡镇经济》2009,25(5):84-89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体制改革在减少乡镇数量、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压缩乡镇政府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等方面不断推进,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当前,乡镇体制不顺、机构臃肿、负债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乡镇体制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障碍,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基层民主的实现。为此,应大力推动乡镇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行乡镇分治。乡改为县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建立村公所履行政务,村委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镇建立一级完备的地方政府。为实现乡镇自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茂名市808个老区行政村,到2010年底,乡镇通老区村公路3784.6公里全部实现硬底化。乡镇通老区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10月,共投入10.55亿元。老区公路建设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广东顺德市企业改革的启示文/宋子和广东省顺德市(县)是省的综合改革试点,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以企业产权制定改革为突破口的综合配套改革,到现在历时两年基本上告一段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让更多的改革红利落在百姓身上”。近年来,丽水从欠发达地区的实情和山区实际出发,坚持优生态、惠民生取向,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丽水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把改革的主体设置为群众,改革的利益所得也归于群众,不断扩大改革创新的惠民效应。  相似文献   

19.
1998年2月,德令哈市被列入青海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这标志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城市综合配套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认真搞好城市.配套改革。全面深入地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先行一步,率先垂范,成为建立市场经济的模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我市被列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这既是机遇又是考验,一方面赋予德令哈市改革试点权,另一方面又给我们了增加压力。因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能否抓紧抓好,能否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关…  相似文献   

20.
乡镇集体企业的体制缺陷已逐渐显露并束缚了乡镇企业的第二次飞跃。本在分析其体制缺陷的表现及其危害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特定的政治经济化环境剖析了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最后,在总结沿海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必须把握的着眼点、着力点、出发点和关节点等规律性的启示。乡镇企业集体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其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体制方面的缺陷,并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出现的发展速度回落,企业效益持续下降,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等问题,使它的体制缺陷更加显露无疑,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着乡镇集体企业能否第二次创业,而且还关系着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