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4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备受各方瞩目,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拓展欧亚地区外交的新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大陆国家通过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跨欧亚发展带的对接,前景广阔。正处中俄两"带"枢纽位置的中亚国家,于中俄友好合作过程中获利毋庸置疑获利中俄"两带"对接2011年以来,中亚地缘政治局势可用"平稳、平淡、乏味,沉闷"概括。经过二十多年的民族国家建设,中亚国家的治理已相对成熟,社会矛盾也未显特别尖锐。笔者认为,当前不仅不必为局势的平稳、平淡窃喜,相反更应注意其中的暗流涌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相似文献   

3.
王春生 《中国外汇》2013,(23):62-63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朝鲜、俄罗斯的联系更加紧密,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吉林省作为中朝、中俄边境省份,与朝鲜、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成为其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对吉林省与朝鲜、俄罗斯的经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对于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提升双边贸易层次,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指出可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方面,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下称"核心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研究、探索和推动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伟设想。我国政府随即制定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系列政策,其他国家也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内外学术界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为主题进行相关文献研究,为我国企业在丝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荣松 《金融博览》2014,(9):8-11
2013年9月.出席上合组织元首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呼吁欧亚各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深化各领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2015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五通"成为各国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为中国与中亚融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与中亚各国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渊源的阐述,对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促进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发展合作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仪 《中国外资》2007,(10):14-15
9月7日,商务部、外交部、贸促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中国及加勒比地区的近700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及相关地区组织的代表参加论坛。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与加勒比地区之间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经贸活动。该论坛以促进中国和加勒比地区经贸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宗旨,在加勒比地区和中国轮流召开,是一种以经济合作发展为主体的论坛。2005年2月,"首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在牙买加成功举办,成为中国—加勒比国家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双方签署的中加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在投资贸易、农业渔业、旅游、航空、金融和人力资源等领域成为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是中蒙建交65周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蒙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本文在客观总结中蒙经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制约中蒙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政治往来、投资环境、金融合作三方面得出中蒙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从2013年10月开始,"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是国家级顶层合作的倡议,从倡议的提出开始,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我国的对外投资快速增加,同时吸引外资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  相似文献   

12.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贸易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双边经济合作不断扩大,经贸合作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双边贸易结构不够合理、相互投资规模不大、贸易秩序有待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等。中俄两国政府正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中俄政治关系不断加强,两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合作逐渐扩大,俄罗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些有利因素都将促进中俄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末,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出访东盟等国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拥有众多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关系密切的沿海港口,而且拥有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华人华侨。同时,还具有对台的"五缘"优势和作为海洋经济试点省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经济基础条件。在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部署中,福建更应主动融入并拓展作为空间。本文以东盟为例,归纳梳理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和金融合作情况,并从金融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资》2020,(4):30-30
《俄罗斯报》网站4月13日在《中俄锐评》专栏中刊发《面对疫情,中俄经贸逆势上扬》的评论文章。全文如下:面对疫情影响,中俄经贸合作挺住压力,保持向好态势。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3月12日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额达17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增速在中方主要贸易伙伴中居首位。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比2019年上升一位。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4日,中国银行在缅甸仰光举行仰光代表处开业仪式。至此,中国银行已在中国内地以及44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覆盖18个国家。据悉,近年来,中缅两国经贸往来快速增长,2014年中缅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步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最大的市场,也将产生最大的投资机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我国银行业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融》2014,(6):51-51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占据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与关键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有利于深化甘肃与中亚各国的经贸、能源、旅游、文化等领域合作,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甘肃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也将为全省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政府从各方面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层出访,签署合作备忘录,举办各种峰会、论坛。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开放合作的态度,继续向“一带一路”的国家伸出橄榄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与全球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照各自特色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于2013年制定了陆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规划;2010年建立的东盟中国10+1自贸区逐步形成包括人民币结算和关税互惠在内的诸多经济金融合作协议;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及峰会确定了对非洲各国的经济援建计划和经贸协议;金砖国家(BRICS)多次会议确定双边、多边经贸协议,并决定共同建立银行等。以上经济合作规模巨大,投资金额均以千百亿美元计,这对中国自身发展乃至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政府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实际提出,连通东亚、东南亚、非洲、中亚、欧洲各地区,旨在促进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OFDI在沿线国家的流量和存量也不断增长,已成为对外投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对东盟十国的服务业投资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这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OFDI在东盟十国的分布现状,指出其发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服务业OFDI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