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少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取”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六字方针(多予、少取、放活)的中间两个字。“少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少找农民、农业、农村吸取税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招待会上谈到农民负担时郑重宣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把一切不应该向农民收取的税费,全部减下来”。新总理的话包含了太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多予”是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六字方针(多予、少取、放活)的头两个字。“多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给农民、农业、农村一些投资。温家宝总理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承诺,今后新增的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农村。温总理还在答记者问时强调:金融政策、财政政策都要对三农倾斜,把全面小康的基础建立在农村的小康基础之上。“多予”让千千万万的农民看到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中央对农村的基本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如果把“多予少取”比喻为外部输血,那么“放活”就是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有利于“放活”。“放活”的主要内容,是让农村集体和农民自主地支配属于他们的生产要素,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们肯定改革就是要革除“高度计划和高度集权”模式的弊端,假如我们确定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制国家”,那么,改革就必须按照其必然的逻辑——“放活农民、放活民间组织、放活基层政府”进行下去。 上个世纪80年代:三次放活农民——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次生产力大解放。今后五年,放活组织是关键,核心在于部门权力退出乡村社会。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要取掉盖在一顶破草帽上的八顶大圆帽。民间组织的充分发育,将再一次促进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只有当民间组织充分发育后,一个代表民间的民选的乡镇自治政府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农村财务会计》2015,(3):50-5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在做法上改变了对农村和农民的索取,而是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少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放活,就是搞活农村经营机制,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给予农民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对农业税收实行减免正是符合少取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杨昶  王祥 《农村展望》1997,(9):27-27,34
结合农村工作的实践,在对待农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多给予、少索取”,具体体现出八个字-“给要给足,取要取够”。“给要给足”,就是切实维护、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从各个方面保护、支持、服务农民,这是做好农民负担工作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顺应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迫切愿望,及时明确了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发出了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先导的农村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向“三农”倾斜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实行公平的税赋,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民收  相似文献   

9.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攻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全党务必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惠州市农村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惠州市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改革力度,先后进行了财政体制、税费体制、合作医疗制度、教育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本文对30年来惠州市农村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和全国一样,30年来迈出了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三大步。今后,云南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统筹”的方针,着力推进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三变”改革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农村“三变”改革在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三变”改革有效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均田减赋”历来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国实行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今年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尽管“均田减赋”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均田减赋”只能是目前采取的过渡性措施,从长远看,“均田地”的治本之策是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06,(5):1-1
在今年第18期的《求是》杂志上,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文章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任务,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  相似文献   

17.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改革·农村版》与农民朋友的第八次见面。半年前,当全新的“农村版”创刊号与读者首次见面时,我和我的同事们托刊物给农民朋友带去了“亲爱的农民朋友,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你?”的真诚诉求和“我们愿一辈子为农民办杂志“的诚挚愿望。一百八十多个日夜过去了,当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成为“农村版”的读者;当越来越多的农民把中  相似文献   

18.
农村改革三十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盐津县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仅极大限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促进了全县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论各级党委、政府,还是有关专家、学者,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负担太重,故建议要给“三农”减负;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二元经济结构,故建议“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人口太多,故建议要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居民化”;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没有资金和技术,故建议要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并列出了一个公式“公司 农户”……等等,毋庸置疑,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提出绝对是有理有据的,也绝对是有的放矢的。但对这些大都付诸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要突出抓好“人”、“地”、“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浙江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破解农村发展的难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8625元,比上年增加930元。下一步改革发展要重点突出三个字.”人”、“地”、“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