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衣 《中国改革》2004,(12):61-62
我住的城市有很多民工,他们绝大部分是从这座城市的边缘乡下来到都市的,为的是挣钱糊口养家。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长期以来,他们都受着大部分城里人的歧视,当然,也有人关心他们,但大都是出于形式或某种程度的需要。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公民权利,更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可能大家都忘记了,他们都是农民,是占这个国家80%人口的群体,是这个国家建国的基础,也是这个国家的柱石。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大概有200万民工,他们承担着这座城市90%以上的体力活。有一种在民工在本地称为…  相似文献   

2.
新望 《中国改革》2003,(12):1-1
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说,当前的中国社会业已出现“社会断裂”。什么意思呢?就是乡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职工、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在这个断层之间,我们最为担心的就是那些被城市化浪潮所吸收但又被歧视和排斥的人们:他们是失地农民,是进城打工者。当一个人两边都够得着,但两边都不落实的时候,那,也是最“悬”的时候。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他们是一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甚至,他们已经不是小小的一群,他们的总数已超过城市正式职工。他们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他们苟且在城市屋檐下。他们随时会从我们身边走过,但我们很少注意…  相似文献   

3.
新望 《中国改革》2004,(12):8-9
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说,当前的中国社会业已出现“社会断裂”。什么意思呢?就是乡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职工、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在这个断层之间,我们最为担心的就是那些被城市化浪潮所吸收但又被歧视的人们:他们是失地农民,是进城打工者。当一个人两边都够得着,但两边都不落实的时候,那,也是最“悬”的时候。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有一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甚至,他们已经不是小小的一群,他们的总数已超过城市正式职工。他们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他们苟且在城市屋檐下。他们随时会从我们身边走过,但我们很少…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中国社会,乡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职工、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在这个断层之间,社会最应该关心的是那些被城市化浪潮所吸收但又被歧视的农民工。目前,多数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劳动环境的安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还要  相似文献   

5.
资本导向的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使城市人感到很多不方便、不安全,包括大家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这个资本导向造成的.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化,只不过能满足过剩的金融资本和地产资本相结合的获利需求.在城市病的挤压下,人们会有去城市化的愿望,这在欧洲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所谓思乡,是伴随着中产阶级崛起而必然出现的一种去城市化趋势,当然也伴随着中产阶级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应以产量而不是田亩数来实施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是人人关心的大问题,总的来讲,第一要保证18亿亩的红线,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突破了这个红线,粮食安全就有问题。第二,要给农民更多的种粮优惠政策。现在国家已经给了一些惠农政策,但力度还不够。在这方面补贴的方式也还要改进。以田亩来补贴种粮的农民,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问题。你种好种坏,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全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9300万人.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但这个难题又必须解决,因为,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正越关心农村,越要注意研究城市、利用城市。为什么?因为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引擎,是发动机,是带动农村建设的力量。按这个观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关起门来,孤立地靠农村资源来建设农村。要开门,借力城市、善用城市,在农村发展中力争把城市元素发挥到极致。第一,善用城市消费力。我们国家今天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起来还是农村居民的三倍。这是一种现存的市场购买力,不善用,可惜了。当然农村产品卖给农村居民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不容易卖得起价。农村产品卖给城市居民,可以较大幅度发挥农村比较优势,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收窄城乡收入差别。第二,  相似文献   

9.
当前政府仍然承担发展地方经济的任务,地方政府的官员完全是由现代化的理念所训练出来的,在他们的理念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几乎是追求的唯一目标,将农村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是他们的梦想,而且他们也相信,通过人的行为是可以加快这个发展过程的,因此总是以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来展现  相似文献   

10.
啥时候咱农民兄弟成了城市的主人?不会是痴人说梦吧?2004年12月一家新闻单位刊登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开始成为城市主人》为题的新闻,看到这个标题的确让人感到惊喜,可读完整篇新闻又让人心酸。这个“城市的主人”也太好当了!为民工买份意外伤害保险就像个城里人?这些民工起早贪黑地干,一个月的工钱也不会超过千元,再说这份保险也只是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近些年来统计数据纯虚无实(指多报数据),各种刊物曾披露确实存在一些地方官出数据,数据出官,领导为了出政绩,人为地编造假报的问题。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的数据“虚”是说数据还未报出实际达到的水平(指少报、瞒报)。不管社会上人们怎样评判当前统计数据的“虚”与“实”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说明人们都在关心着改革以来农村出现的可喜变化和大好形势,关心着农村统计工作的发展前景。对  相似文献   

12.
黄敏强  翁靓 《浙江林业》2012,(11):36-37
在这个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世界,随处可以感受到被现代化污染的气息,各种爆炸般的信息无孔不入,使人们的心灵越来越麻痹。城市怂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也使人远离了自然。天上的蓝色在消退,自然资源也逐渐成为城市的奢侈品,于是有些先知先觉者在实现数字化生存之后,开始追求诗意化的栖居,重新重视自己的居住环境。他们走出城市,走向自然,寻找一种能让自己疲惫的身心真正得到放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5,(9X):72-72
话说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在一起争论哪国的酒成力大,他们都说自己国家的酒威力大。争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结果,最后决定用老鼠来做实验比试。  相似文献   

14.
<正>经常看纪录片的人也许都看过这样的镜头:有一群追风者,专门追踪龙卷风,只要得知哪里有龙卷风,他们马上就驱车前往,冒着被卷起摔死的风险,一路追踪、拍摄、记录、研究、解说,风到哪,他们就追到哪,从这个县追到那个县,这个州追到那个州……这是美国的科学狂人。而在中国南方,也有这样一群科学狂人,他们也在不知疲倦地疯狂追踪着一样东西。每年的3~5月,他们从中国追到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追回中国,来回数千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初到某地的打工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劳动报酬。而恰恰是劳动报酬中的最低工资究竟该是多少,不仅别人讲不清,恐怕连他们自己也糊里糊涂。200元还是500元?根据是什么?只能听凭用人单位说了算。如今,这个问题解决了。从今年3月份起开始实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怎样才算是适度?衡量"度"有两把尺子,一是土地流转到一定规模,经营农业的人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二是要达到一定的耕种规模,实现机械化效益,这是技术规模。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有农民要离开土地,但他们又进不去城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是要开创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尤其是大的中心城市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文明“座标”。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之后,中心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将进一步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关注。因此,城市经济调控及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更将成为人们关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失地进城农民的心理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被征而进入城镇生活的大量农民,由于其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城市接纳他们的准备不足,导致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为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关心和帮助进城生活的失地农民,提高其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培养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因此关心人和关心生产是统一的,任何时候都要纠  相似文献   

20.
每到新春来临之前,很多家庭都要买-份挂历挂在室内,既能装饰房间,又有利于记忆时间和节令.现在的挂历大都印刷精美、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但挂历主画面上,往往是影星彩照和美女图片,也有不少是山水画、盆景照和收藏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汽车、城市、企业、学校、建筑、旅游的广告图片.这些内容贴近城市,但与农村生活相距较远,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农民生活在种植与养殖的环境之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种植业生产和养殖业生产,还有相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信息,他们渴望得到一份记载农事的挂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