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社会发展引致的农村保险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出现,中国农村的空巢家庭、失地农民增加,典型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存在着很大的虚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转型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涛 《金卡工程》2010,14(9):378-378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老龄化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成为了摆在新一代年轻人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龙池镇养老水平的调查以及对各方面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我国老龄化的需要,特别在农村地区社会养老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必须加快社会养老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是本土化家庭养老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论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数据,以亲子两代分居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微观领域影响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因素层面,年龄对代际经济反馈呈现正向显著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则为负向显著性影响;在家庭因素层面,子女数量以及对孙辈的投资状况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存在着正向显著性影响。基于数据结果,论文提出了加强对农村高龄老年人的关注、加快农村养老制度建设以及积极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入“而立之年”,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不断凸显,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北京农村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为调查对象,分析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家庭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土地保障功能下降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对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江海 《福建金融》2007,(1):40-4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加速和现代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原有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越来越无法承担农村养老的重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不足已经构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体系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实行的是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特色的养老保障模式。但这种传统的保障模式的功能逐渐消退,导致农村养老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日趋严重。本文就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颖 《云南金融》2012,(9X):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孟颖 《时代金融》2012,(27):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筱 《中国外资》2011,(4):188-189
基于本人的农村背景及多年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耳濡目染,看过不少学者的研究文献,并作了个别访谈,写下此篇有关农村养老问题的文章。通过对农村养老目前在制度上、相关衡量指标上的现状分析,本人提出了农村养老重在提升养老质量,要加大基层医疗投入,完善家庭养老并实现多方配合。基于农村特点,本人建议农村养老要分层次实现,制度实施要因地制宜,尤其要体现人性化养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空心化"现象的加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我国农村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机构养老将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深入湖北省农村入户采访所得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t二元回归模型,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中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很低,仅为10.34%。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其个人意志视角的影响因素得出,湖北省农村中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行为态度因素中浓厚的传统孝道观念、对养老机构伙食的认知;主观规范因素中子女和邻居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因素中对养老机构收费的承担难度。依据分析提出,要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缓解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应从稀释农村中老年人的传统孝道观念、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修正其对养老机构认知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本人的农村背景及多年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耳濡目染,看过不少学者的研究文献,并作了个别访谈,写下此篇有关农村养老问题的文章.通过对农村养老目前在制度上、相关街量指标上的现状分析,本人提出了农村养老重在提升养老质量,要加大基层医疗投入,完善家庭养老并实现多方配合.基于农村特点,本人建议农村养老要分层次实现,制度实施要因地制宜,尤其要体现人性化养老.  相似文献   

14.
《财政研究资料》2007,(22):7-1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态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农村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为全面了解泰安市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更好地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近日,泰安市财政局组织人员深入到不同类型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拥有全国约70%以上的老年人口,农村是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主战场。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很不健全、主要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农村而言尤其如此。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探讨其今后建设的重点与方向,最终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路伟 《投资与合作》2014,(7):361-361
养老保险的初衷,就是实现老有所养。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将持续快于城镇,家庭养老所具备的条件在逐渐的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也是最大的保障对象群体。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韩林 《会计师》2010,(9):84-85
<正>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农村老龄人口养老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家庭传统养老模式局限及其功能日益削弱,使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积累少、地区差异大,都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居家养老模式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适合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但是现在农村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以及老人要抚养留守儿童问题给居家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接下来本文以亳州市利辛县为例探讨农村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公共服务好的大城市,加之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使得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无法得到保障。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是国家政策的产物,政府理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在保障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因此,本文从政府责任视角出发,探究政府在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机构及模式保障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多维度提出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制度伦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并对该模式作出初步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