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发展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以农业保险精准扶贫为研究议题,诠释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理论支撑,提出了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浑源县脱贫概况和当地黄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期为浑源县黄花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发展可以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农业保险能降低脱贫难度,保障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发展,提高扶贫效果可持续性。分析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模式,找出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对产业扶贫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互联网整合能力具有较大优势,对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互联网+"精准扶贫能够改善我国传统农业扶贫过程中不平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扶贫门槛,使扶贫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传统农业扶贫的困境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精准扶贫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扶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特色旅游与人文景观旅游等类型不同,其以农业资源作为基础,以生态农业项目作为主要内容。国家与政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使全社会在扶贫工作上展开了诸多研究,农业旅游助力精准扶贫这一路径也获取了一致性认可。分析了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结合对河南省休闲农业特色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与当前存在问题的探究,最后提出基于精准扶贫的河南省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常艳花 《农业经济》2018,(12):132-134
电商脱贫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的重大创新,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单靠农业种植不足以实现农村小康。而农村人口众多,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商市场潜力巨大,电商扶贫不仅能够实现农村整体脱贫,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在2014年将电商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战略之一。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本文深入了分析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扶贫攻坚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农村地区居民脱贫的助推器,也是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开展途径之一。将农业保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是有效措施之一,以安徽省为例,主要从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基本模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以来,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安徽省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互联网+农业"这一精准扶贫模式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系统讨论并分析金寨县的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下土特产的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利川市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探索了农业发展中的"互联网+农业"扶贫新模式,把利川市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给周边民族和地区起了模范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在1998年底做出在16个贫困县市培育48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部署,2001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农村“十五”扶贫开发纲要》,纲要提出了“每户贫困户挂靠一个农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措施,把通过建立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正式列入“十五”时期广东扶贫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16个贫困县相继建立了48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每个贫困县还建立了数量不等的市级和县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从总体看建立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是成功的,对缓解农村贫困起了积极作用,但发展中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就其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化的产物,其组织形式的发展、演进与外部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建设缺位下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和农业发展资源(农村精英、资金等)迅速流入城市,农业粗放化经营、土地撂荒,农业产业化扶贫遭遇困境。本文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下的涪陵区园区产业扶贫案例研究表明,新阶段的城乡统筹发展系列制度安排,促进了生产诸要素资源向农村和农业的回流与聚集,是我国产业扶贫走出困境、实现组织形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而涪陵区园区农业产业扶贫机制既形成了城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诸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又实现了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产业化和精准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农业保险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切实发挥保险"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新生力军。深入阐述了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梳理四川省农业保险近年发展实践及其问题,探索农业保险为农业增产、为农民增收、为农村护航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调查,认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为实现乌蒙山片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高、农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片区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绩效,确保2020年实现完全脱贫,形成具有片区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等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农业部将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思路、重点和政策措施等,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受益。二是召开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特色产业扶贫有关工作。三是尽快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人口精准脱贫的意见,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合力推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四是深入定点扶贫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等贫困地区调研,指导谋划好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思路,推动解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9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搞上去。这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各项事业的基础。”在贫困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打好扶贫攻坚战,稳定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必须首先从农业抓起。一、抓好农业是扶贫攻坚的必由之路扶贫攻坚必须从农业抓起,主要是由贫困地区的现状所决定的,离开了或忽视了农业,扶贫攻坚就失去了可靠的基础。从河池地区扶贫攻坚现状看:(一)已脱贫的农村人口,主要是依靠发展农业。10年来,河池地区脱贫了138万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农业扶贫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了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论是,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因为其扶贫的政策性和企业的经济性,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正常和非正常现象有其必然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渐推进,我国农业经济有了显著提高。产业扶贫作为农村农业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当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利用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给当地经济文化带来巨大改变。分析了产业扶贫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生态补偿应该秉承必须实现补偿目的原则、必须富有成效的原则和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准扶贫视域下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民意识因素和机制运行因素。精准扶贫视域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税制,培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制度,完善农业生态标签制度,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保障制度才能促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视域下张家口地区农业扶贫面临的问题,并探索了农业扶贫工作的策略,以加快农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地区脱贫。  相似文献   

20.
因缺技术致贫已经成为继因病致贫后的第二大致贫因素,科技元素是促使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省区部分县区贫困户对于科技扶贫的认知总结了在脱贫攻坚阶段基层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前贫困户的农业科技需求仍然以传统农业为导向;贫困户对于农业科技扶贫的政策知晓度和新技术的需求水平仍然较低;以村庄社会为主导的科技扶贫网络和以乡土人才为依托的科技推广主体成为当前农业科技扶贫的鲜明特征。依据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基本特征必须从强化农业科技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调整科技供给结构和探索多样化农业科技扶贫模式等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扶贫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