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水温升高导致各类病菌及虫害繁殖速度加快,致使养殖鱼类极易感染疾病。如何加强高温季节鱼病防治工作,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广大养鱼户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认为高温季节鱼病防治主要事项有:一、积极预防鱼病早治。坚持预防为  相似文献   

2.
正盛夏高温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真正到了发病出现死亡,一般的防治方法效果都不好,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现将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调节好水质,改善生态环境1.经常加注新水夏季鱼代谢旺盛,活动力强,易缺氧,应加高水位,保持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鱼类生长发育旺盛,同时也是鱼病高发季节,危害鱼类的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数量大增,鱼类易感染疾病。所以,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粗浅体会。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  相似文献   

4.
<正>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高温季节,也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繁殖高峰期,易引起鱼病暴发。如不及早做好夏季鱼病综合防治工作,往往给养鱼户带来惨重的损失。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高产量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真正到了发病出现死亡,一般的防治方法效果都不好,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现将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夏秋季高温季节,正值鱼类生长旺盛的时段。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认真管理,预防鱼类缺氧泛池,并加强鱼病防治。这里就夏秋季池塘养殖管理应做好的"七防"事项概述如下,供参考:一、防止水质过肥可根椐池塘水色、水质适当施肥,以量少次多为宜。  相似文献   

7.
<正> 立秋过后,各地的高温干旱天气有所缓解,给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了福音。但初秋季节水温还是较高,鱼类仍处生长旺季。随着鱼类的快速生长,池塘养殖密度增大,水质容易污染恶化,各种致病细菌繁殖也加快,极易导致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因此,各地水产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上丝毫不能放松,应积极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以防止暴发性出血病这种养殖鱼类的“瘟疫”卷土重来。 一、秋季发生暴发性出血病的原因 1、冬春季节清塘不够彻底或没有清塘消毒,池底淤泥积多,以致底质老化、有害物质增多。到了秋季,养殖时间较长,鱼类经长期投料后,排出大量粪便,污染底层水体,为细菌的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病害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夏秋高温季节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常言道":养鱼不瘟,富得发昏"。所以高度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这在养鱼生产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养鱼要成功,防病是头功。鱼病的发生不但降低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还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渔业养殖的养殖户多为农民,科学养殖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落后,主要是靠自身经验来摸索,这就造成了鱼类疾病的多发和易发。一、目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1.滥用药物首先,在水产养殖中只有保持池塘的清洁才能保证鱼类品质的优质。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0.
正精养鱼塘由于放养密度较高,投饵量较大,鱼类代谢物量较大,各种病原体在夏季高温期大量繁殖,池鱼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积极预防疾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科学进行池塘底质改良池塘底质决定池塘水质,尤其在夏季,鱼类代谢废物量大以及水中浮游生物的死骸等积累沉淀到池塘底部,加重了对池塘底质的污染,因此要定期对池塘底部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保持池塘底质优良,减少鱼类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的秋季已经过去,这段时间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最佳时期。但此期间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导致鱼病偏多,安全隐患较大,所以一定要加强这段时间鱼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秋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自然出现养殖密度大的问题。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的可能,导致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易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高投入、高密度、高产出养殖模式的普遍采用,鱼病的发生、发展模式和鱼病的防治已与传统水产养殖大不相同,已成为影响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广泛采用磺胺类、呋喃类抗生素防治鱼病,对于细菌性鱼类疾病确有效果,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池塘养殖单位产量的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阶段,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时期,尤其是精养鱼池,要实现稳产、高效,笔者认为水质调控、改良已成为该阶段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适于养殖业发展的环境众多,为养殖业的壮大提供了天然条件。在众多养殖物种中,鱼类养殖属于巨头,为养殖业收获大量经济效益。但是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常发生鱼病,给养殖工作造成损失。因此,鱼类养殖过程中应当谨慎预防鱼病,强化鱼病防治工作,提高鱼类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一样,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夏季,鱼类生长代谢旺盛,各种病原生物大量繁殖,因此要特别注意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1夏季鱼病流行原因1.1自然条件养殖水体的水温、水质、底质等发生变化而不利于鱼的生长会引发鱼病。如鱼苗下塘时温差大于2℃、鱼种温差超过4℃时就会导致鱼苗、鱼种的  相似文献   

17.
正水产养殖业者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养殖鱼类因在越冬期间发生常见鱼病而导致经济损失,让养殖鱼类安全渡过低温季节,就需要采用对养殖鱼类的越冬技术。我国水产养殖地域辽阔,不同季节从南到北的养殖水体中水温差异十分巨大。因此,在不同地区从事水产养殖所采取的越冬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每年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如我国黑龙江省有的地方长达5~6个月),在一些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库中饲养的某些养殖鱼类经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我国  相似文献   

18.
池塘水质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一、水质恶化的原因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  相似文献   

19.
春季淡水养殖鱼类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季节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春季常见几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水质调节是鱼类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俗话说得好,"要想养好鱼,必须管好水。由此可见,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的成败。特别是精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化。一旦水质败坏和酸化,就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病,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用药成本加大,养殖产量和效益下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以降低鱼类发病率,提高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