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互联网+"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面临了新的选择和转型。SPOC在线课堂具有多重优越性,可以弥补教学模式单一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指导和检测学生SPOC在线学习的效果。作者在某高校进行了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将SPOC在线课堂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并用SPSS分析测试数据,结果证明,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不仅改进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也为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文章着眼高职公共英语,从四个方面剖析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并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将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归纳为"信息传递—课堂互动实训—评价反馈"三个环节,并着力分析每个环节的设计要点,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为提高专业课程间衔接紧密性,培养学生系统性学习理念,文章分析了该课程与前导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知识点,设计了满足课程链的综合实践项目,实现了链式课程实践环节系统化,形成了有机统一的递进式、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我国2007-2016年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391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近10年来我国课堂师生互动热点主要围绕两大主线及六大领域展开。两大主线:互动和教学研究、策略与模式和改革与实践研究;六大领域: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教学改革视野下翻转课堂在互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产生的问题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课堂中的提问策略研究。与此同时,我国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还需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新型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课堂师生互动的跨学科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等方面不断拓展,以期深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内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LED自动翻转照明灯车载自动翻转照明灯由流线形壳体总成、灯光照明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承载式托架总成五大部分组成。车载翻转照明灯的问世,简洁高效的解决了夜间户外移动大范围照明问题。整体大曲面流线形的灯体造型,适合各种车型安装,完美协调的与车辆组合成一体。同时合理的利用车辆原有的蓄电池和发动机对照明灯进行持续供电,无须另外加载供电设备。该照明灯广泛适用于公安、交通、部队和野外施工作业,抢险救灾等各行业使用,实用性强,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6.
我的节油经     
节油看似简单,实际上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汽车经济性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汽车本身的质量;二是汽车本身的风阻系数;三是汽车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四是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与驾驶技术。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可分为十二大要素,即:发动机本身进气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传动系统匹配、发动机附件消耗、空调使用、轮胎选择、车辆阻力、车辆驾驶与保养、燃油和润滑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项目教学法教学依据和特点的基础上,以"配气机构检修"项目为例,阐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中的实施方法,并陈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细化课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并举例说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的教学实施过程,最后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有不少驾驶人都觉得汽车开久了就没有那么顺畅了,有时还伴随些许抖动,其实汽车抖动是一个信号,是汽车在提醒驾驶人要做检查了。汽车抖动分为怠速抖动和行驶抖动,那么,什么问题让汽车抖动呢?怠速抖动如果汽车是在怠速时发生车身抖动,要检查以下三点:发动机、点火系统、油压。发动机:造成汽车抖动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宋巧娜 《中国储运》2014,(12):137-139
为了满足物流人才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探讨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从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