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WTO成立十多年来,第一次面临解释知识产权协定这些条款的任务,两专家组的裁决,对WTO成员正确理解自己的义务,将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关知识产权案自2007年4月10日美国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以来,历经约21个月,终于有了初步结论:驳回美国对中国的刑事门槛违反TRIPS协定的指控,但裁定中国著作权法某些规定及海关处置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某些措施违反TRIPS协定。如何评价该专家组报告及探讨其可上诉性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美知识产权案评述及可上诉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美知识产权案自2007年4月10日美国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以来,历经约21个月,终于有了初步结论:驳回美国对中国的刑事门槛违反TRIPS协定的指控,但裁定中国著作权法某些规定及海关处置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某些措施违反TRIPS协定。如何评价该专家组报告及探讨其可上诉性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理由是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责任门槛”过高,中国海关处理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物品的规则违反了WTO关于违规物品应置于市场之外的原则,对在等待审查的音像制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可以说,这是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美国首次就知识产权问题对我国的诉讼,故被舆论称之为“中美IP(知识产权)/WTO诉讼案”或第一诉。  相似文献   

5.
《TRIPS协定》以WTO一揽子协议为依托,以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支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最低标准。中美知识产权执法案作为第一起直接以违反《TRIPS协定》执法条款为诉由并交由WTO争端解决机构审结的案件,引发了国  相似文献   

6.
WTO协定开创了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调整国际投资间的先例 ,中国将正式成为一个在世界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资本输出大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多边协定对我国产生约束力 ,应重新审视我国有关外商法律、法规的实际作法 ,履行谈判的相应义务 ,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法律 ,加快对新领域的立法 ,使中国外商投资法与WTO多边协定的规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从1993年俄罗斯向GATT递交加入的申请书至今,俄罗斯至今还未能加入WTO。知识产权问题是俄罗斯"入世"的主要障碍之一。俄罗斯知识产权问题集中在:存在着生产盗版光盘的工厂;借助网络从事盗版活动;民法典中没有知识产权内容;市场上销售盗版和假冒产品;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不严厉。2005年4月,俄罗斯与28个WTO成员完成了双边谈判,而与美国的谈判是最艰难的。知识产权是阻碍俄罗斯与美国达成双边入世协定的主要问题。200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俄美两国最终于2006年11月10日达成了双边入世协定,俄罗斯入世取得重大突破。在涉及知识产权方面,俄罗斯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这是WTO涉及技术标准的第一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回答了什么是WTO/TBT协定项下的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如何判断技术法规是否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了解本案对中国产品标准的制定,履行WTO义务以及洞察技术壁垒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俄罗斯向GATT递交加入的申请书至今,俄罗斯至今还未能加入WTO。知识产权问题是俄罗斯“入世”的主要障碍之一。俄罗斯知识产权问题集中在:存在着生产盗版光盘的工厂;借助网络从事盗版活动;民法典中没有知识产权内容;市场上销售盗版和假冒产品;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不严厉。2005年4月,俄罗斯与28个WTO成员完成了双边谈判,而与美国的谈判是最艰难的。知识产权是阻碍俄罗斯与美国达成双边入世协定的主要问题。200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俄美两国最终于2006年11月10日达成了双边入世协定,俄罗斯入世取得重大突破。在涉及知识产权方面,俄罗斯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出了一系列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美国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的WTO磋商案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评析。本文认为,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刑事处罚的"门槛"指控无WTO法律依据;美国有关中国海关对侵权产品的拍卖处理指控,中国需要对之进一步澄清或修改;美国有关中国对处于审查中的进口文化产品不予保护的指控,是出于对中国著作权法的误读,更不符合中国的司法实践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就中国贸易税收补贴政策在WTO与中国磋商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就中国贸易税收补贴政策在WTO与中国磋商案为基础,归纳了美国提出磋商的基本理由,同时从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和我国入世文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相关政策是否构成补贴、禁止性补贴以及可能的辩护理由。本文最后就我国今后如何处理补贴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WTO加拿大出口补贴案评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影响民用飞机出口措施案是WTO重要的补贴案例。仅就本案对于SCM协定的解释和适用来说,其对于WTO补贴案例和我国补贴政策和法律的参考价值在于:澄清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补贴定义中的“利益”;确立认定禁止性出口补贴的推理过程和基本方法;确立适用该协定第K项第二句的推理过程以及提出WTO补贴案例的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限制。由于我国现阶段相关立法不完善,国外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试结合对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危害,以及相关限制协定的分析,对我国有效限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WTO的三大总协定(《货物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总协定》)囊括了世界贸易的三大主题,其中《货物贸易总协定》项下的《反倾销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与我国企业尤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秦恩才 《商场现代化》2006,(12):227-228
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我国在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承诺,“中国将在完全遵守WTO协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其现行的国内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以有效的和统一的方式实施WTO协定”。我国对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先后分别  相似文献   

16.
WTO公布中美知识产权案专家组裁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29日,WTO公布了外界企盼已久的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案争端解决专家组报告。专家组裁定中国的部分版权和商标政策违反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多边规则。  相似文献   

17.
1994年4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协定)是《乌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一个附件。该协定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纳入世界贸易的总体框架之下,从而使知识产权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并列成为WTO的三大支柱。在TRIPS协定制定以前,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的工作重点为降低关税和调节贸易争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在达成TRIPS协定以后,知识产权从此进入世界贸易框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覆盖到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各个领域。在驰名商标保护方面,TRIPS协定对《巴黎公约》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进行了重要补充,其第16条第二、三款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延伸到服务商标,将对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不相类似的商品上。  相似文献   

18.
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定(SCM协定)规定了三大补贴纪律:禁止性补贴(Prohibited Subsidy)、可诉补贴(Actionable Subsidy)和不可诉补贴(Non-actionable Subsidy)。就禁止性补贴而言,通过巴西航空器案、美国国外销售公司案、加拿大航空器案等案例,WTO业已建立起较为明确、清晰的诠释;不可诉补贴,基于SCM协定第31条“临时适用”条款,SCM协定的不可诉补贴有人称它自2000年起已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潘洁洁 《商》2014,(38):245-245
2009年3月11日,美国通过了《2009年综合拨款法》。该法案第727节通过限制政府经费用途的方式限制中国禽肉产品对美出口。同年6月,中国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请求成立专家组对该事项进行调查裁定。专家组根据双方争议审查最终裁定第727节不符合SPS协定相关规定但未做出进一步建议。本文通过分析此案得出一些中国在国际贸易以及在WTO争端解决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WTO体系中存在专门适用中国之规则,主要表现为中国《加入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在这其中又包含不少"超WTO条款(WTO-plus provisions)",是中国承担"超WTO义务"的文本体现。新近"稀土案"再次将"超WTO条款"与《WTO协定》,尤其是与GATT例外规则的关系问题置于关注视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目前司法裁判者对"超WTO条款"的适用采取区分对待,争端各方对此则各抒己见。"稀土案"的裁决表明即便裁判者内部对同一"超WTO条款"的适用也存在分歧,并出现"单独裁判意见"。对此适用争议,短期内试图通过顶层的立法澄清恐难实现,为此可考虑通过WTO决策机构"专有解释"的第三条路径,弥合对该问题的分歧。与此同时,"稀土案"及其法律适用,将为中国参与全球规则谈判和国内治理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