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理念创新、集成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新,提高了浙江对口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对口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多年来,浙江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三个版块工作,通过理念创新、集成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新,推动中央关于对口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提高了浙江对口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未来,浙江要以“排头兵”的进取姿态,加快构建对口工作新格局,持续擦亮对口工作金名片。  相似文献   

2.
邵峰 《浙江经济》2007,(4):16-17
从浙江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加快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青川的版图与中国地图出奇地相似,36个乡镇,颇有些行政区划的味道。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每一个援建指挥部的板房内,总能看见一幅幅显眼的青川地图,以供圈点。从全国各发达省对口援建灾区各个县市的灵感出发,浙江的援建任务最终归于浙江11个地级市及29个发达县。  相似文献   

4.
警惕浙江制造业企业外包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资源外包给浙江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发展,但长期来看,制造业部分业务敞露在外包商的掌控之中,也使浙江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一些隐忧。  相似文献   

5.
浙江企业缘何纷纷外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迁移是企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对资源、要素、市场、环境等做出的一种综合选择,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一些企业在基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不满足于当地的发展,纷纷走出家门,到各地投资建立新的企业,即企业向外省迁移的新特点。随着企业外迁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迁移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据国家统计局浙江企业调查队近期开展的部分迁移企业与投资环境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陈梅龙  沈月红 《宁波经济》2005,(9):36-39,44
近代浙江的洋油进口主要出于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其进口实况,在宁波、温州、杭州三个通商口岸可以大致分为迅速发展、不平衡发展、衰退三个时期。近代浙江的洋油进口,给区域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改善了企业和城乡居民的照明条件,支持了抗战,促进浙江的近代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得近代浙江的经济发展更依赖西方。  相似文献   

7.
谁拥有了人力资源,谁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了人力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基础和优势。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就业压力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问题日益晟现。2004年末浙江全部企业从业人员为1391.94万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062.62万人,占全省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76.3%,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劳动人口的主渠道。民营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高,创造就业岗位潜力大,这对稳定浙江就业局势将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是浙江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是企业解决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打造民族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唯一选择。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纵观浙江企业创新历程,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基本可以划分为独立研发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创新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俞斌  刘慧敏 《浙江经济》2005,(11):42-43
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产业面临着跨国汽车集团更为严峻的挑战。浙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区域,不仅有生产企业20多家,而且汽车消费增长居全国前列。因此浙江的汽车产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生存和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历史与现状、生存与发展,经济型汽车的特点、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态势,以及浙江特有的人多地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前后,浙江对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浙江对外投资(包括省外与海外)将超过外来投资(包括海外与省外),率先成为我国净对外投资的地区。浙江商人“走出去”,已成为浙江经济值得研究探讨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上海工业用地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传统产业在沪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人才紧缺制约着浙江在沪企业的竞争力,浙江企业进沪创业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得益于“星火燎原”般中小企业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有专家这样一语破的:“搞活了浙江的中小企业就等于搞活了浙江的经济”。可以说,浙江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擎天柱”。但是面对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自身缺陷和外界方方面面的制约.它的成长与发展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规模小、素质低、技术落后,融资难、担保难、征用土地难,先天不足,环境尚需优化、企业产权不清,组织结构滞后、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小企业在面临较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等等.浙江的中小企业在生生死死中挣扎着,艰难地开创着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入侵浙江,一方面破坏了浙江近代以来所积累的现代化建设基础;另一方面,日本占领者利用浙江的人力和物力,将浙江的资源用于其侵略战争,对浙江人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盘剥,浙江遭受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仅浙江有据可考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7999亿元,如果按1945年12月美金与法币1:20的比价,共值约400亿美元。这些损失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因统计资料的缺乏无法列入的许多重要经济项目的直接损失。由于战争给浙江造成了如此大的破坏,浙江的现代化进程因而受到重创。一般认为,直到战后的1952年,整个经济才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周福君 《浙江经济》2005,(22):36-37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同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两个阶段:随着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规模逐步壮大,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海洋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海洋优势也只有与全省陆域经济发展、与全同沿海地区牛产力布局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蓝色同土”,体现在海洋优势。但是,就目前看来,浙江的海洋开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65年,是在原浙江开关厂(又名浙江电工器材厂)基础上,于2000年改制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业研制和生产高压电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磁线的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座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衢州市。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     
《浙江经济》2009,(4):2-2
所有对经济发展的担忧、憧憬会在2009年交织。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浙江率先市场化取向改革孕育了浙江经济30年的蓬勃发展,那么转型升级无疑将扮演接下来浙江经济继续成长的催化剂。而惟有地方政府引导、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浙江经济才能尽快找到新一轮增长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于新东 《浙江经济》2014,(14):15-15
浙江新一代高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长史,就是浙江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典范浙江在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中,涌现出了大量走在科技发展前沿、引领科技创新潮流的新一代高科技型企业,成为无数浙江创新企业的典范与缩影。在所有这些新一代高科技型企业中,自主创新成为贯穿企业成长始终的一条红线。有的高科技型企业演绎着这样的故事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民营资本投资除了以产业转移为目的外,投资资源和能源型企业与基础设施、进入原来垄断性行业也成为近几年投资重点和新的领域。在能源、金融甚至文化领域频频出手。2005年,由浙江奥康鞋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中国西部鞋都一期工程主体项目全面运行,这是迄今为止温州人在渝抛下的最大一笔投资项目。今年初,浙江万向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岙山石油储存  相似文献   

19.
弘扬浙江经验 创新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07,(12):13-17
推进“浙江模式”转型、提升的方向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释放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彻底解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城乡二元分割、区域差距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深层次矛盾,逐步形成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为基本内涵和工作重点的“新浙江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是眼下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甚至已提到战略高度。但一般的理解,“走出去”是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殊不知,经济全球化下的地域概念,已将国内与国外融为一体。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国内”同样可以被理解为“外”,浙江企业的跨省合作,为我们展示了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的又一条“走出去”之路。意识是实践的能动反映。学习浙江企业,也许更重要的在于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