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为了对它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是晚前寒武纪地层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地质发育特征鲜明,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文章说明了地质公园的相关概述以及系统的介绍神农架的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分析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神农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对神农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旅游业应当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柱性产业。世界地质公园是海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独具优势。打造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品牌对提升海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扩大海西世界地质公园品牌影响力的对策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慧  曾克峰  刘超 《特区经济》2013,(1):194-196
通过思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数据的比较,认为思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是思南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贵州思南的经验告诉我们:①西部贫困县地质公园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②地质公园可以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品牌;③地质公园建设为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机遇;④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⑤地质公园的建设为区域产业调整提供新思路;⑥地质公园建设提升了地区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4.
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的开发实践以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为进一步促进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龙虎山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将保护地质遗迹放在首位;加大宣传力度,加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5.
地质公园建设,其意义不仅是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更为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地质公园的建设力度,这无疑成为陕西谋求发展秦巴山区经济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6.
地质公园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于推动地学科普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制约了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些困境,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发展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深挖内涵、重视科普、严格保护、整合资源和打造特色等五个方面路径,以期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后,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发展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公园发展模式探讨,得出了多样性保护模式、科学研究模式、社区发展模式、综合协调模式等适合该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有效载体.为了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的影响,以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并辅以定性分析综合评价了崆峒山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工程、景区扩容开发、核心景区提升以及社区发展五大类工程建设对地质公园的影响程度,评价面积2.89 km2.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总体为轻微-较轻,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见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类似地质公园的管理、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艺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要可持续发展,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必须相适应,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文章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龙虎山园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量值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通过对羊八井及周边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研究,认为西藏羊八井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环球构造带的东部,青藏高原上东西向巨型构造带与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交汇处,这里的高原地质资源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地热地质资源也十分独特,丰富多彩的地热景观更是少有,这些典型的地质遗迹资源为规划建设一个以地热地质为主、高原地质、冰川地质为辅,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龚艳  杨华峰  陈灿 《特区经济》2010,(1):186-187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应利用优势,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社会背景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可行的。发展思路主要有:构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构建区域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设计突出河流森林景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探索社会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文章在阐述了江苏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邳州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与科普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焕新 《科技和产业》2020,20(9):161-165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对公园待开发景区(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卡拉先格尔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公园五大景区均衡发展;加强公园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园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凸显地学科普价值;加强旅游特色产品研发,提高现有旅游产品档次,以实现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昂谱(RMP)分析法,综合地质公园保护性需求,对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特性(R性)、市场特性(M性)、产品特性(P性)进行分析,提出在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应以洞穴旅游产品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和媒体宣传提高旅游网络关注度,带动市场认知度与游客量的增加,并整合公园喀斯特地貌与温泉资源,协同周边特色旅游资源,在保护性开发前提下开展各色旅游项目,形成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谱系,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研究——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质公园是重要的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在回顾近几年地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石林公园科技旅游的发展方向尝试性进行可行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能人徐选举     
翠华山,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陕西省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2002年跃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观"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总体规划》项目为依托,在介绍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和分析评价龙缸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并以“龙缸”为龙头,将云阳县培育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上新的辐射区。  相似文献   

18.
蓝旭鹏 《改革与战略》2012,28(4):155-158
低碳化是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转型方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提高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资源规划与产业链构建并重,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扩容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增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2010,(4):27-27
阿拉善右旗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民俗风情为主,尤其以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最具特色,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沙漠,尤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于世。现巴丹吉林沙漠已成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主团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被《环球游报》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营口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港兴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按照"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深入挖掘营口历史文脉资源,不断丰厚营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培养具有营口地方特色和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营口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集聚区,形成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向文化创意型转化。发展营口的旅游经济,要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传文化,使文化创意能切合旅游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让文化创意引领带动营口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