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颁布实施三周年之际,由中南大学与上海远景非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信托与中国”的论坛近日在长沙举行,本次论坛以加强金融创新,拓展现代信托功能,繁荣中国信托事业为核心,分为信托实物,信托与信托法基础理论.信托监管与税制,商事信托、民事信托等5个专题,来自政府与业界的代表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演讲。本刊把一些重要观点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企业如何利用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信托与融资租赁机构可为企业提供三方面的金融信托服务:一是财务管理服务,这是信托的基本职能。如信托机构接受企业主管部门的委托,向其基层单位发放委托贷款,信托机构不仅要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审查借款单位的能力、担保人的信用和照约...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和加强信托业的会计核算,保护信托财产安全,维护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财政部颁发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简称《核算办法》),并从2005年1月起在涉及信托业务的所有相关单位及信托项目中实施。《核算办法))明确了信托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对信托业务的确认、计量、终止、报告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并分别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角度具体规定了信托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使得信托业务的操作有规可依,必将提高信托当事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有用性。  相似文献   

4.
引入独立托管人制度完善信托破产隔离职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欣 《上海金融》2004,(2):47-48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信托相关法律规定对信托破产隔离职能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破产隔离职能尚不完善的观点,并将信托的托管与基金托管进行比较后,提出将基金独立托管人制度引入到信托托管中,可以有效控制信托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进口押汇已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在该项业务的开展中信托收据是一基本的法律文件。在我国出台《信托法》之前,银行已有大量的信托收据实践,但是因信托收所发生的纠纷,银行在诉讼中往往很难得到法院支持信托收据项下的权益。在这些纠纷中,信托收据,质押担保、保证等的有效成立及相互关系也经常成为争议的问题,即使在《信托法》生效后银行仍将面临这些问题的困扰。本文对信托收据、信托让与担保和动产设备信托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信托收据与质押、保证之间的关系,以提示实际工作者对有关风险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一、2005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综述 1、信托发行规模又上历史新台阶 2005年中国信托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仅信托品种及规模迅速扩大,而且信托产品结构也呈多元化态势。据公开披露的信息肢市场不完全统计,截止到05年12月16日,信托市场共募集信托资金402.88亿元人民币,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募集金额上又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82.5%。(见图1)  相似文献   

7.
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云 《上海金融》2004,(1):47-48
由于缺乏与《信托法》规定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配套的辅助性法规,使得目前我国信托登记面临种种障碍,信托业务无法规范开展。本文通过时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信托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但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缺失,如与信托相关的税收制度、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等,以及信托产品的流通问题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托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纵横》2003,(9):3-6
一、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开展的基本情况2003年.随着重新登记信托投资公司的逐渐增多,信托业间的竞争加剧,信托产品的创新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02年相比,信托产品在内容和方式上更为广泛和深入,发行的频率也有所加快。今年以来28家信托投资公司已推出或披露了60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共筹资约57.08亿元,其中贷款信托29只,筹资约29.56亿元;  相似文献   

10.
张金才  顾明 《新金融》1991,(10):24-26
信托贷款是银行运用信托基金或吸收的信托存款,以贷款肜式对企业进行的资金融通。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信托贷款在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毋庸讳言,作为一种新型的资金融通形式,人们无论对其在理论上的把握乃至实践上的操作,仍显得浅肤和不足。由此,,引发了信托贷款营运的变异行为,使信托贷款逐渐暴露出与银行贷款的同构化倾向。因此,正确认识信托贷款的特点,并对其面临的操作障碍进行恰当的估价,促其充分发挥信托效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