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项目开发审批过程。为了提升城市规划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可将其作为正式制度纳入城市规划工作程序中,促进编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积极引导各级群众的参与,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随着“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和“福利经济”等现代规划理念逐步融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社会人本主义与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阳光规划"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针对当前城市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分析了市民的心态和期望 ,提出了体现市民公众参与的阳光规划的真义 ,旨在全面有力地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钱欣 《城市问题》2001,(2):48-50,9
一、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征   1 公众参与的现状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习惯于将所有问题都视作政府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意识高涨 ,公众参与成为规划工作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深圳、上海、青岛及南京等一些城市已率先在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深圳市新近成立的规划委员会 ,其成员不仅包含了一定比例的非政府官员 ,而且包括了诸如专业团体、民间组织的代表等 ,并且赋予其规划决策权。这是规划民主化进程的重大进展。目前从总体看 ,我国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介绍了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借鉴欧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公众参与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众参与是实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市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参与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以效率与公平为分析视角,探讨在《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后,城市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问题。基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平衡与缓解城市规划中的效率与公平矛盾、改善城市规划编制与决策绩效的有效途径,并从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积极地参与城市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规划失误、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及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原因在于解决规划失灵问题,是恢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杠杆.借鉴各国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应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地位、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以及强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表象化,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市规划过程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运行环境方面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城市规划在管理体系、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均有有待完善之处。在此 ,笔者拟就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目前 ,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民众所享有的参与社会事务权利的规定并不明确 ,仅有的规定也只限于对有关权利受到侵犯的救济和保护。因此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城市规划法》制定时并没有明确城市规划与公众的密切联系问题 ,而只是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实际上确立了一种偏重于行政管理的法律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地导致城市规划与公众主观及客观上的隔绝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