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智标 《特区经济》2011,(9):276-278
广州亚运会后,广州休闲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广州亚运会在城市定位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整体应急系统建设等方面,给广州休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广州休闲经济在商业零售、文化产业、旅游业以及绿道休闲经济等方面获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何流 《中国报道》2010,(11):32-33
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成员报名参加本届亚运会,代表团总人数为14358人,其中,运动员10156人,随队官员4202人,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届亚运会之最。2010年,广州亚运会还将迎来阿富汗代表团,这意味着广州亚运会将实现亚奥理事会45个会员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3.
论“广州亚运会”的七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承办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为导向的城市营销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围绕广州亚运会而展开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抽炼出对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的七大关系,即全球化和地方化、冷宣传和热宣传、延续和更新、集中与分散、刚性与弹性、亚运会与其它城市建设、经济与体育,辨析各种关系特征。某种意义上,能否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对于本届亚运会举办成功与否具有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尚君 《中国经贸》2009,(4):110-112
本文通过回收广州城市形象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将迎来迈向国际化,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提高广州的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城市形象和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浅议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房地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铭德  霍瑞瑶 《特区经济》2006,211(8):66-67
国内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之研究尚少。本文结合广州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分析亚运会对广州住宅市场、写字楼市场、零售商业物业市场等所带来的机遇及所产生的问题,进而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房地产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0广州亚运会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繁荣旅游市场,提升广州旅游商品的营销,以此为契机,文章对广州旅游商品开发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  相似文献   

8.
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  相似文献   

9.
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  相似文献   

10.
相信有很多人还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圣火和“熊猫盼盼”带给国人的激动与骄傲,时隔20年,亚运会将再次回到中国,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将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11.
广州主办亚运会这一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亚运会启动了广州新城的建设,但亚运城的长期发展取决于广州新城的发展定位。广州新城应结合亚运城的综合体育设施和亚运带给广州的巨大影响,发挥广州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形成健康产业集群,带动广州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中心城市给周边地区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国内部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在2004年提出了"总部经济"一词,使其成为了国内经济学界的"新兴名词"。本文将"总部经济"和"广州亚运"这两个热点相结合,剖析亚运会对广州发展总部经济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朱洪 《特区经济》2012,(4):49-5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对"后亚运低谷效应"的内涵、成因和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2010年增城亚运会结束后已出现的"低谷效应"现状,提出了如何规制"后亚运低谷效应"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苏南的成功不只是经济的成功,更在于苏南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苏南地方政府在强化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苏南地方政府创新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培育、促进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并发挥其作用,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区建设、培育社会管理创新人才,完善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机制,积累了丰富的有苏南地区特色的社会管理经验.探讨苏南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与实践,对于进一步推动苏南经济与社会建设和谐共生发展,全面建设美好江苏,并在全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树立典范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红欣 《特区经济》2006,211(8):249-250
随着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适合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和管理策略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台湾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经营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促使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奥运会后北京面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投资环境的新特点、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奥运会影响力的新表现、人文环境的新氛围,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北京需要解决好民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奥运遗产利用、经济调控能力及投资管理等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While the set of liberalising and fiscally conservative development precepts dubbed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re now discredited as a tool for development, there is as yet no widely adopted or accepted alternative other than references to the 'East Asian model'. In this paper, we distil the essence of the experience of East Asia—of Japan initially, then of Korea and Taiwan, and now of China—in a set of flexible precepts that we suggest underpin th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pursued with success by these East Asian economies. In the spirit of proposing an alternative to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we suggest that these precepts—pragmatic and known to work—be dubbed the Beijing–Seoul–Tokyo Consensus (or BeST Consensus for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this consensus is its focus on capability building, on dynamic transitions from one stage to the next, and on building an institutional platform to capture latecomer effects. We outline what this BeST Consensus might be and discuss why it is that its elements appear to work so well; and whether they can still be applied in the world of 21st-centu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江颉 《特区经济》2009,240(1):152-153
奥运会给主办国经济带来多方面收益的同时,也使所有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圣火熄灭后出现经济滑坡的“后奥运效应”现象。国人担忧北京奥运会过后,我国经济是否会像许多奥运会举办国那样要经历“后奥运效应”这一综合症。因此,本文就如何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跨越“后奥运效应”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锋 《特区经济》2006,213(10):299-30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归纳推理研究法、逻辑分析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奥运会保险运营机制进行研究,对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我国保险业参与2008年奥运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奥运保险挑战的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中国体育保险业争夺北京奥运会保险市场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