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辛元 《改革与战略》2012,28(8):86-88,98
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存在着的"经济血缘关系",是粤西地区经济崛起的有利条件。粤西地区应充分利用这种"经济血缘关系",实现其经济的崛起;应克服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的社会心理障碍,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政府要完善与经济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纠正"低税负谬误",为粤西地区的经济崛起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广东省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09,(12):32-34
粤西地区同珠三角经济差距的拉大是广东省区域经济不协调的一大表现。本文总结了这两大区域经济差距的表现特征,并主要从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政府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先发展地区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为例,论述了拥有经济发展带来的禀赋结构优势,市场化发展带来的交易效率优势,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领先优势,是先发展地区推进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客观基础。应强化知识性要素的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低端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EPA的签署,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形成日益融合发展的势头。文章分析CEPA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探讨珠三角的竞争优势,提出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动向以及区域战略。港澳与珠三角地区通过互动发展,将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产,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珠三角的经济地位和增长动力。未来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将朝着统一共同市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区域传递理论的视角,通过对福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福建在经济要素区域传递方面与珠三角的差距,并针对福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相对于珠江三角州地区而言的粤西、粤北和粤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代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刘波 《广西经济》2014,(3):18-18
正作为毗邻珠三角、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广西桂东地区(贵港市、玉林市、梧州市、贺州市),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广西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打造金字招牌发挥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毗邻珠三角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金字  相似文献   

9.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张振刚  田帅 《改革与战略》2010,26(5):130-133,175
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非平稳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投入、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五大经济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五大经济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整合科技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在整合泛珠三角经济圈过程中,广东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珠三角地区全面发展和产业转移,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重视粤北、粤西等珠三角周边地区的经济的稳步发展;在构建跨省经济圈的同时,实施“两拳出击”的战略,一手抓好省内落后经济区,一手开展与西部的三省合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财经速递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 (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分 析认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 区域、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作为经济社会与 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和引领地区,发展势 头强劲,并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报告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 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 举转变。表现为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 度较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较 强。 报告指出,随着长三角竞争力的迅速 提升,珠三角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将延续,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珠三角地区 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 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为珠三角的发展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庞金华 《港口经济》2009,(12):46-50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进程,环渤海区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之后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我们看到,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呈现出由极化向泛化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寻求资源要素整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要求。然而,多年来阻碍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  相似文献   

15.
在2001—2010年期间,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协调状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过程。广东所实施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总体效果,但是对四大区域的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东欠发达地区承受产业转移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欠发达地区”,主要指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的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过,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外移的  相似文献   

17.
张翔 《特区经济》2012,(9):30-32
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大珠三角地区在逐步完成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阶段以后,对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城市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不仅是制约大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手段。本文最后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的研究,以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新的路径选择,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陈向阳 《珠江经济》2007,197(12):29-36
运用广东区域经济调控网络理论,可把广东省分为"以广州、深圳为金融中心的珠三角区、以外向经济为主的沿海区、以特色经济为导向的内陆山区"三大经济区域.三大区域在人均GDP、产业结构水平、综合优势指数、区域金融结构方面都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可运用金融调控手段来缓解经济发展不均衡,包括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信贷政策的优化配置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深莞惠联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9+2"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广东省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以广深为主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将粤东粤西与珠三角串联成沿海经济带、将粤北地区建设成北部生态发展区,正确把握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的关系,寓差异化于协同之中,以精准的差异化落实高水平的协同发展,以上规划均将"区域协同"作为重点发展思路。作为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观澜街道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源配置,科技赋能,人文赋魂,积极协同周边资源,成功扭转局面,构建了一个以区域协同创新为主线,面向未来,具有观澜特色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含晋蒙地区)经济正在加快发展,专家预测,环渤海区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制度措施,加快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