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近期工业结构的特点如何?其工业发展优势何在?面临哪些主要问题?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香港工业结构特点 香港从6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使之从一个传统的商埠转变为拥有各种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繁荣第三产业的现代工商业都市。  相似文献   

2.
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其整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被称为香港经济表现的"晴雨表"。6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步,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消费性行业欠发达,香港人的年均收益较低,形成香港房地产市场市道冷落;进入70年代中期,香港经济开始转型,消费性行业崛起,并初步形成了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这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积聚了厚实的基础;自8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的工业制造工序不断北移中国大陆,转口贸易强劲增长,消费性行业繁荣,社会财富也自然随之增长,这就刺激了香港的楼市,至1994年香港楼市已有整整10年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港资对广东直接投资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在80年代,利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毗邻港澳两大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进入90年代,广东面临全国各省市的强有力的竞争,香港回归,能否为广东引进外资再创辉煌?广东与香港经济合作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对香港投资者的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对粤港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经济合作中“港主服务业”为的是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实现粤港产业共赢。香港应发挥与广东制造业的互补优势,重点发展:为广东工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业,为广东出口贸易服务的国际贸易业和物流业,以香港为中心的、以大珠江三角洲为半径的旅游业。香港无法或不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广东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服务业、香港没有竞争力的或与珠三角没有互补关系的生产服务业。“粤主制造业”,不等于“穗主制造业”,广州仍应把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毗邻港澳和中央授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两大优势,大力吸引外资,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广东的发展,离不开与香港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 20多年 的改革 历史 ,一 个浅显 的道理 是:经济 发展快 的地方, 必是引进外资多的地方。比如广东 ,靠着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外资自然是近水楼台,外资利用数量一直处在龙头老大的位子。由此,广东经济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过去,虽然也算是华南工业发达地区,但处于全国前列的工业门类却是制糖、罐头、造纸、纺织等行业;现在的广东,成了轻工业产品的制造中心,服装、家电、食品等等,每个人的日常消费品中都不难找出一两件“广东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三角洲又成了吸引外资的新“洼地”上海自不用提 就…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南部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与台湾香港澳门经济联系的加深引起了我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学术界的重视,许多研究论著也不断出现在有关报刊上。我院青年学者全毅勤于笔耕,在多年辛勤探索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总结,写成了《...  相似文献   

8.
70年代的香港经济,主要是由工业带动,由于生产成本十分低廉,因此香港制造的产品当时以价廉物美见称。到了80年代,由于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因此本港经济亦逐步进入服务业时代。直到近年,随着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多次强调发展高科技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发展高科技事业已变成了21世纪香港经济的主流方向,而事实上,香港在发展高科技方面亦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积极利用邻近香港的区位条件,以自身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丰富的工农业资源优势,与香港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和管理经验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在“一国两制”架构下,湘港合作将如何发展呢?一、互利合作成绩显著80年代以来,香港一直是湖南经济外向发展的主要通道和源泉。80年代初,香港的制造业面临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威胁。湖南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了一部分从香港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既…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但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极为有利,而且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广东作为香港的毗邻,如何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粤港两地经济合作,进而促进广东新一轮经济发展?这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长期雄居首位。然而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在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随着大批工厂的内迁北移及邻近地区竞争力的增强,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工业空心化”,香港工业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粤港经济关系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从合作来说,香港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这是广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地拥有土地、劳动力、市场等优势,这是香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两地各自拥有的经济优势必然使其走向合作。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粤港经济合作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和香港经  相似文献   

14.
外国资本在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十九世纪英国大贸易商建立基地至今,外资渗入了香港经济的各个领域。五十年代纺织、五金、塑胶等工业的发展,使香港开始由一个转口港埠变成新兴工业城市。随着七十年代制造业的起飞,香港已形成以工业为基础,对外贸易为主导,多种经营为特点的经济体系。纵观这一过程,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以来,外国投资大举挺进香港,进入香港的工业制造、商业贸易、金融地产、旅游服务及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和领域。这些基本来自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分别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授权生产和委托加工等不同形式,为香港的经济发展输入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推动了香港工业的升级换代及多元化发展。如果说是外国投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助年代初开始,港商为寻求低成本优势而将加工程序大规模迁往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厂北迁”现象大规模地发生。到了90年代,经济特区已经成长到一定水平,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水平的提升,于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迁往内地其他地区,是为本文所称的“特厂内迁”。“港厂北迁”与“特厂内迁”有共通之处,研究“港厂北迁”的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特厂内迁”必有神益。一、“港厂北迁”及对香港经济的负面影响香港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在80年代面临严峻的挑战。地价、租金、工资飞扬使香港的低成本优势遭到严重削弱…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开发,以及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广东原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等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特区不“特”的现象已出现;地缘人缘的优势在减弱,不少港澳台商人已大举进军内地投资;广东尤其是特区,随着工资、地价的攀升、物价上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商品竞争能力削弱,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能源、原材料短缺等“瓶颈”制约,使广东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如何加快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都明确提出:“广东要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朱森林省长向全省提出了再造广东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战斗号召,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香港对粤直接投资的成因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最先发展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关系,此后,两地联系日趋紧密。1979~1994年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达400多亿美元,其中近80%来自香港。1990~1993年间,广东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144.33亿美元,其中港资占83.1%,达119亿美元。香港对大陆投资的2/3以上都流向了广东省,特别是流向了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19.
冯邦彦 《亚太经济》1990,(3):45-47,73
80年代,尤其是1985年至1988年期间,在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内地与香港间的经济合作形成了5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高潮。这次高潮的特点,是以来料加工装配为主要形式,以香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工序内移为主要内容,结果香港与华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初步实现两地生产要素的重置及产业结构的重组,推动了两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大规模的“工厂北迁”还带动内地与香港双方在转口贸易、资金融通以至科技等各方面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重大调整,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大量的资本输出和所谓的“产业结构空心化”高潮。借此有利时机,一批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逐渐崛起,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毗邻香港的优势,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短短十几年时间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最令人赞叹的新星。但是,遗憾的是,随着珠江三角洲各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的广州,其传统工业优势正逐渐被区域内其它地区所替代,新的产业主导群和经济创新优势尚未形成,使其作为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正日益削弱,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就此内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