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李伟 《征信》2020,38(1):89-92
从金融排斥的内涵出发,以金融排斥为研究视角,分析当下中国金融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为推动区域金融改革与经济平稳发展,应提升区域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我国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通过辐射效应改善我国区域金融服务质量;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均衡区域发展,缓释我国金融排斥区域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与长三角金融区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其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南通、泰州等8个省辖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个省辖市,共15个城市以及它们所辖的74个县市。虽然15个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仅占全国6%,其经济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长三角1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9101亿元,占全国的1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4041.9亿元,占全国的21.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达928.9亿美元,占全国的28.5%,…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而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浩 《海南金融》2011,(1):30-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以广东省各区域为分析对象,将广东省分为珠三角经济区、东翼经济区、西翼经济区和山区经济区,利用金融相关比率、贷款存款比和泰尔指数等分析了广东省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就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7.
区域金融问题是国内近年来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诸多研究文献定位于国家角度,主要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或省际之间的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基于省内的区域金融分析较少,随着国家不断增加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打破了省际的地域限制,并成为附近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以区域金融为理论基础,采取实证的方法,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求为河北省打造沿海强省和金融大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度量了1979-2008年广东区域会融发展的总体差异、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差异呈现先下降后扩大的U型变化,而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内部的金融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一直以来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导部分;区内差异中,珠三角区内差异贡献最大,而东西两翼、山区区内差异的贡献很小.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促进广东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已经从各个层次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对实体经济增长、技术成长过程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成为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建立了系统评价区域金融结构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其中重要的指标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差异,其结论是: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在各个层面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市场导向的程度已经远强于中、西部地区,基本向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并存的金融结构过渡;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还处于银行功能和市场功能双弱的状态,基本不具备市场金融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